
半島都市報5月6日訊(記者 劉雪蓮)“五一小長假過了,15個救生箱都沒問題。”5月6日,市南區(qū)八大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順又圍著前海一線的15個公益救生箱轉(zhuǎn)著看了一遍,確認(rèn)都好好的,心里松了口氣 。4月26日,市南區(qū)八大峽街道安裝在前海一線的首批公益救生箱投入使用,為方便救人,救生箱沒上鎖,上崗十天,“開門”的救生箱無恙。
6日,在靠近海上皇宮的海邊,記者看到一個嶄新的救生箱,遠遠地看到箱子上面有“救生圈”三個醒目的大字,再離近一些,上面還有溫馨提醒語:水深浪高,不宜游泳;岸邊濕滑,小心慢行……在救生箱里面,有一個橙色的救生圈和一卷橙色的救生繩,救生圈上還有灰色的反射條,箱子沒有鎖,隨便就可以把救生圈和救生繩拿出來。“有這么個救生箱挺好的,天熱了,下海的人就多了,萬一有點兒啥事兒,也好救人。”在附近溜達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6日,市南區(qū)八大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順把上崗 10天的公益救生箱又都看了一遍,確認(rèn)沒問題。“這10個公益救生箱也算經(jīng)受了五一小長假的考驗。”汪順說,八大峽三面環(huán)海,海岸線3000多米,每年旅游旺季,游客眾多,還有附近的居民不時在附近游泳,前海水深浪急,每年都有落水,甚至溺水身亡的,為安全起見,街道決定在前海一線安裝救生箱,首批一共安裝了15個。
“最開始,在上不上鎖這個問題上,確實有過糾結(jié)。”汪順表示,救生箱不上鎖,里面的救生圈和救生繩,確實隨時有面臨被偷或者被損害的危險,但街道最后選擇相信青島市民的素質(zhì),也相信外地游客。“一旦上鎖,就會影響救援。”汪順認(rèn)為,只有開門的救生箱,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一方面保證了第一時間營救落水者,另一方面,也讓營救者的安全系數(shù)大大提升。
從海上皇宮往西的海域,每隔一兩百米,就會有一個救生箱,但在靠近海上皇宮的棧橋海邊,還沒有發(fā)現(xiàn)救生箱的影子,而這一帶是游人容易出現(xiàn)危險的區(qū)域。據(jù)悉,市南八大峽的首批救生箱若效果好,市南區(qū)將在前海一線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