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國式過馬路最近幾天很受詬病,中國式賞花也好不到哪去。”隨著天氣轉暖,中山公園的郁金香、櫻花、桃花、連翹爭相盛開,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賞花,可部分市民跨進花壇拍照、折枝采花等不文明行為,使賞花變成了“傷花”,這種“中國式賞花”被網友“奧帆老妖”在網上曝光,引來眾多網友“吐槽”。昨日,記者在中山公園探訪發現,賞花市民的不文明行為確實不在少數,即便有工作人員現場勸阻,仍有不少市民我行我素。
“快看這棵櫻花,全開了,真漂亮,快給我拍個照……”昨天上午,到中山公園游覽的市民突然發現,在多數櫻花還含苞待放時,有一株櫻花已經盛開了,至少吸引了上萬名市民拍照留念。記者從中山公園了解到,昨天共有8萬余人進中上公園游覽,這株一枝獨“秀”的櫻花自然成了香餑餑,而其它櫻花最多才開放了10%的花骨朵。
昨天上午,記者在中山公園發現,因為天氣晴朗,眾多市民、游客涌入中山公園,讓游客們感覺可惜的是,公園里的櫻花還很羞澀地含著花骨朵,有的櫻花樹上,開放的花朵也不過占總數的一成左右,但這并沒有太多影響大家的興致。“真奇怪,怎么就這一棵開得那么好!”記者發現這株櫻花并不大,但樹上的櫻花已經全部開放,還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鏡頭。
為什么同樣的環境、光照和氣溫下,這棵不太大的櫻花樹竟然全部開放了。對此,中山公園工作人員表示,這棵櫻花樹是近幾年補種上的,樹齡不大。“11日我們就發現這棵樹開花了,當時其它櫻花全是花骨朵,沒想到三天的時間就全開了,周六下午時才開了80%的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樹的品種上應該沒有區別,雖然是補種的,但苗木是公園自己培育的。記者隨后還采訪了青島園藝總場副場長、園林專家侯魯文,他認為在同樣環境中,櫻花開放時間就算有差別,也不應該那么明顯,而且這棵櫻花是后來補種的,樹齡不老應該活力更強,或許這是提前開花的主因。
網友“吐槽”不文明賞花
“中山公園的郁金香開了,公園在每個郁金香花壇周圍都圍上了欄桿,以防賞花的人擅入,每個花壇旁邊,還安排了監督員,遇到有跨入花池的市民游客,就吹哨提醒,但這樣也擋不住很多人跨欄入內。”前晚10時許,網友“奧帆老妖”在網上發布《實拍青島的中國式賞花 跨欄入內旁若無人》的帖子,網帖同時配發了5張現場抓拍的照片,照片上有個別市民跨過花壇周圍的護欄,在鮮花中間拍照。“任憑監督人員怎么吹哨,這些人都置若罔聞,你吹你的,我拍我的,中國式過馬路最近幾天很受詬病,中國式賞花也好不到哪去。”“奧帆老妖”在發帖中表示出對這種不文明行為的無奈。
“你踐踏的豈止是花草”
帖子一經發出,立即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至昨日下午5時,點擊量已經超過1.1萬次。這條網帖同時還被轉發到微博上,引來眾多網友轉發,其中不乏官方注冊的微博。“你踐踏的豈止是花草,跨越的不光是圍欄。”城陽交警流亭中隊官方微博轉發中,富有深意的評論引起大量網友共鳴。“都不好意思看,丟人。”網友在“鄙視”這種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紛紛吐槽:“
大珠山的游客直接掰樹枝摘花”、“我還看見有人爬上玉蘭樹拍照”……網友“萬寶龍”則提出,可以參照國外的法規,對肆意損毀公共花壇鮮花者給予重罰。
美麗郁金香倒在屁股下
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中山公園探訪發現,這種“中國式賞花”的不文明行為確實不在少數。在中山公園正門西側的一片花壇中,鮮艷的郁金香在陽光中綻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圍在花壇前拍照。為防止市民不小心踩到花壇里的鮮花,管理方在每個花壇周圍用繩子拉起圍欄,大多數市民都是在圍欄外側拍照。“我到里面的花叢里蹲下,那樣拍出來更好看。”一名女青年跨過護欄,連蹦帶跳進到郁金香花叢中,蹲下身時,身后的郁金香被壓倒在屁股下面。見有人進到花壇里面拍照,許多市民也爭先恐后跟進去。一時間,花壇里涌進十五六人,有人還坐到花壇里的小樹上。
折下柳樹枝編成柳帽
“太不自覺了,這些人都什么素質。”在護欄外面拍照的胡先生對跨進花壇的這些人嗤之以鼻,自言自語表達不滿。“你們出來照相好不好,在外面的都沒法拍了。”旁邊一名女市民正要給老人拍照,舉起相機發現背景里的花壇里到處都是人,因此向花壇里嚷了一句。但因為聲音很小,花壇里面的人仍然我行我素。此時,一名綠化工人趕了過來,大聲吆喝:離開花壇!花叢里的人才離開。“真拿這些人沒辦法,我剛到那邊花壇照看,這邊花壇里就滿人了。”這名綠化工人表示,因為有些“不自覺”的人進入花壇,每天都有鮮花被踩壞。記者在公園走了一趟發現,除了有人亂踩花壇,更有市民折下柳樹枝和櫻花,編成花帽戴在頭上。
【記者手記】 文明傷不起
踐踏、采花、折枝……傷花無數,這些場面,令人扼腕,讓人心疼。賞花變成傷花,不僅花木“傷不起”,文明更是“傷不起”。賞花人在欣賞鮮花的同時,自己也成為花叢美景的一部分,在欣賞的同時,我們也應成為他人眼中的文明美景,讓 “花美人也美”。記者在公園綠地警示牌看到一段名言:“除了美好記憶,什么也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我們不帶走鮮花,卻可以留下文明。(記者 趙健鵬 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