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胡慶明是濟寧五交化站的一名下崗職工。七年如一日,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的護理著口齒含混、身體振顫的妻子馬蘇英。



齊魯網(wǎng)濟寧10月21日訊(通訊員 劉長雨 王紅艷)胡慶明是濟寧五交化站的一名下崗職工。七年如一日,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的護理著口齒含混、身體振顫的妻子馬蘇英。說起他的妻子馬蘇英,那還得從七年前說起。2008年5月的一天,正在家里做家務(wù)的馬蘇英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搶救。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住了20多天,命是保住了,可由于腦干出血,腦神經(jīng)受損,一向要強能干的妻子一下子變成了沒有意識、沒有反應(yīng)的植物人,當時的胡慶明既心疼又內(nèi)疚。
胡慶明對妻子的內(nèi)疚還要從他們的家庭狀況說起。胡慶明和馬蘇英有一對讓人羨慕的雙胞胎女兒,為了撫養(yǎng)兩個孩子、照顧老母親,前些年馬蘇英里里外外沒少為這個家操勞。特別是從1995年他單位下崗后,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馬蘇英更是跟他一起起早貪黑,四處打工賺錢。就在胡慶明覺得家里的狀況開始好轉(zhuǎn)的時候,妻子卻突然倒下了。花光所有積蓄、借遍親戚朋友,辭了手頭上的工作,胡慶明就每天守在馬蘇英的床邊。
只有自己在妻子身邊,心里才踏實。可病床上的妻子病情嚴重,時時刻刻需要護理,一心盼著妻子盡快恢復(fù)的胡慶明,覺得別人能干得了的自己也能干,沒有護理經(jīng)驗?zāi)蔷透鴮W。
就這樣,看著醫(yī)生學,跟著護士練,以前連家務(wù)都沒干過的胡慶明很快就學會了給妻子量血壓、吸痰、喂流食、做按摩,照顧妻子成了他的全部工作;而護理馬蘇英這樣危重的病人,也考驗著他的細心和耐心。
擔心妻子久臥在床肌肉萎縮出現(xiàn)褥瘡,胡慶明每隔不到兩個小時就會給她翻一次身,四肢關(guān)節(jié)和手指的按摩更是每天必不可少。
每天的護理其實就是一個永遠都在重復(fù),卻永遠都做不完的工作,原本自己沒事總是喜歡四處逛逛的胡慶明,也徹底被栓在了妻子的床頭上,日復(fù)一日的護理,單調(diào)、乏味、沒完沒了,可卻是維持妻子生命的唯一辦法,
每日精心的護理,心中從不放棄的守候, 在胡慶明的心里,那個勤快能干的妻子從未離開過自己,她只是太累了需要躺在床上靜養(yǎng)。
胡慶明介紹,別人怎么說,你自己得有信心,我不放棄,你一定能好起來了。我始終給她鼓著勁,我說你一定能好起來了。我說你沒什么了不得的問題,你這是感冒了,給她心里有個安慰。不管她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考慮的,我就給她說,你現(xiàn)在就是感冒了,沒什么了不得的,你能好起來了。
在胡慶明的精心護理下,馬蘇英的身體漸漸有了起色,四肢開始有了知覺,手臂也能簡單活動,后來她在胡慶明的攙扶下還能緩慢行走。妻子的病情一天天好轉(zhuǎn),兩個女兒相繼參加工作,2011年的元旦剛過沒幾天,就在胡慶明還沉浸在二女兒即將結(jié)婚的喜悅中時,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苦難的家庭。馬蘇英再次突發(fā)腦干出血,被緊急送進了醫(yī)院。
馬蘇英的第二次入院病情更加嚴重,光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就住了近2個月,面對著隔三差五下達的病危通知書和高額的治療費用,這個淳樸的中年漢子依然守著妻子,依然沒想過放棄。
胡慶明說,有一線希望也得要盡百分百的努力,當時大夫也給我說過這么一句話,就是好了也就是個植物人,我說不管是植物人也好,怎么著也好,盡最大努力,有一線希望也得要治,我砸鍋賣鐵也得挽救她保住這個家。
砸鍋賣鐵也要挽救妻子、保住家,可決心好下,真要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馬蘇英的第二次發(fā)病讓她原本已經(jīng)恢復(fù)的一些語言、肢體功能全部喪失,躺在病床上絲毫動彈不得,為了隨時觀察妻子的病情變化,胡慶明一天十幾個小時守在妻子身邊,生怕因為一點疏忽讓妻子出現(xiàn)任何意外。
胡慶明說,那一段時間我沒睡過安穩(wěn)覺,有時候喂著飯呢就困了,打盹了,勺子都掉過好幾回,因為還不能喂急了,這一勺子喂下去,得等她咽了,還得跟她聊著點,實在困的腦子脹的難受,迷糊,有時候一打盹,一激靈,這又得半天沒事。 我晚上睡覺都是聽她,她有什么動靜,有什么事,她一咳嗽,一震動,立馬折身就起。
馬蘇英的第二次腦干出血讓她剛剛能站起來的身體再次虛弱到了極點。為了給妻子樹立再次站起來的信心,胡慶明詳盡各種辦法,幫著妻子鍛煉。
胡慶明說,我為了讓她多說話,大夫也跟我說這個問題,讓她多說話,得刺激她引著她說話,我也考慮這個問題,她有時候說不清 ,她說的我聽懂了,我也裝聽不懂。我就為了叫她多說話,我在她嘴唇上專門放個東西,讓她用舌頭頂,頂起來,頂不住歸頂不住,得有那個動作,引著她那個動作,我覺得現(xiàn)在比原來是強的多了。
從2008年5月馬蘇英突然暈倒送進醫(yī)院,到2011年1月她再次腦干出血緊急搶救,再到現(xiàn)在胡慶明每天在家里給她做康復(fù)護理,七年來胡慶明為了給馬蘇英治病,已經(jīng)花費了30多萬元,家里早已債臺高柱,可自己再苦再累都能忍受,在胡慶明心里最虧欠的還是一對雙胞胎女兒。
兩個女兒相繼出嫁后,胡慶明既要照顧好病床上的妻子和年邁的老母親,還要買菜做飯收拾家務(wù),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周圍的鄰居們都說,這些年來可真是苦了胡慶明。可胡慶明確說,自己一點也不委屈,妻子生病前為家庭付出的太多太多,他做這些都是理所應(yīng)當、分內(nèi)的事。
胡慶明說,原先她有病的時候我還抬不起頭來,給誰借錢去我還有壓力,現(xiàn)在我沒壓力了。因為我借錢不是浪費去,我這是救命錢,我覺得不丟人,我雖然從經(jīng)濟上來說是一個窮人,但是從精神上 從家庭來說我認為我不窮。有一個完整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雖然我從經(jīng)濟上我是窮人,但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這是用錢買不來的 我感覺到很欣慰。
七年來不離不棄的相扶相攜,兩千五百多天的悉心照料,讓胡慶明的白發(fā)一天天多了起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他照顧妻子也越來越困難,可相信妻子能好起來的信念在他的心里始終沒有改變。
胡慶明介紹,現(xiàn)在有點力不從心,但是對她的病情現(xiàn)在我還是抱著信心,我覺得還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還能起來,我有意念、有信心 ,也是為了這個家庭,必須得這樣做,得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奔頭,也給我產(chǎn)生一個動力,我必須得好好的做,為了這個家庭我也得好好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