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0月17日訊(記者 王娜娜)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住建廳主要負責同志和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國土廳、省人社廳有關負責同志解讀《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2020年山東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2% 放開小城市落戶限制
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努力實現7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1000萬城中村居民市民化。
實施差異化的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每年實現10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和成本分擔機制,推進農業人口轉移與財政支持、用地指標雙掛鉤。加快實現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扎實推進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到2020年完成150萬戶棚戶區、6000個左右城中村改造,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切實提高城鎮化質量。
“一群、一帶、雙核六區” 2020年濟南青島城區人口達500萬
明確城鎮化布局,依托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確定“一群、一帶、雙核六區”的全省城鎮化總體空間格局。
“一群”為山東半島城市群,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包括13個設區城市,涵蓋“藍”、“黃”兩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三個戰略區域,與京津冀、遼中南共同構筑世界級環渤海城市群。“一帶”為魯南城鎮發展帶,包括5個設區城市,是落實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的重要空間載體,構筑歐亞大陸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出海通道。“雙核”是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六區”是濟淄泰萊德聊、青濰、煙威、東濱、臨日、濟棗菏六個城鎮密集區。
優化城鎮體系。到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人口達到500萬左右;淄博、煙臺、濟寧、臨沂4市達到200萬以上;棗莊、濰坊等10個設區市達到100萬以上;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15個;20-50萬人的小城市50個;10-20萬人的城鎮35個;5-10萬人的小城鎮50個。三是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筑“三橫(濟青、德龍煙威、菏兗日)四縱(青煙威日、濱臨、京滬、京九)”綜合運輸網絡,構建支撐省域城鎮化空間格局的交通體系。
合理劃定“三區四線” 2020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成運行200公里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尊重自然歷史風貌,規劃建設具有齊魯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美麗城鎮;強化對城鄉規劃管控的技術支撐,2020年遙感輔助城鄉規劃督察覆蓋所有市縣。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加快各類開發區產業升級,配套完善生活服務設施,促進職住平衡,提高產業、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到2020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成運行200公里,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建成綜合管廊800公里。統籌布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和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城市社區“一刻鐘”服務圈。四是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城市防震防災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好城市生命線工程,加強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和防澇設施建設。五是創新社會治理和社區管理,整合部門城市管理職能,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2020年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 建設4000個特色村莊
優化城鄉要素配置。建設城鄉統一的人才、資金、技術、土地等要素市場,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到2020年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農村。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高產創建田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推動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和特色村莊保護,2020年建設4000個特色村莊,50%左右的中心村達到生態文明鄉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