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8月13日訊(記者 殷齊琦 米飛 楊振 王安軍 劉曉偉)最近,在百度聊城貼吧里出現(xiàn)了一條名為《絕癥》的帖子,內(nèi)容只有一句話:“我二十四了,尿毒癥了,不一定哪天就走了,留帖證明,這世界我來過,大愛聊城”。署名張飛娟90。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今天記者來到了這名“絕癥女孩”的家中。張秀娟家住在聊城鳳凰工業(yè)園辛莊村的一個農(nóng)村小院內(nèi),她是一名遺傳性腎炎患者,17歲時,病情轉(zhuǎn)化為尿毒癥,如今已有7年的時間。
張秀娟告訴記者,她們家這個病是遺傳腎炎,都是從腎炎發(fā)展成尿毒癥的,都是從小就有。
說這些話時,張秀娟表情很平靜,但實際上,這份平靜背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困苦。 1999年,張秀娟的母親因尿毒癥去世,那時她才9歲。母親去世后,父親帶著他們兄妹三人回到老家辛莊村。
然而就在2006年,張秀娟的哥哥,也因為尿毒癥去世,那個時候,張秀娟早已清楚自己也患有腎炎,但她沒想到的是,僅僅在第二年,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癥。
從那年開始,張秀娟就頻繁出入醫(yī)院,7年來,與醫(yī)院、藥物打了多少次交道,她們一家早已記不清,但她的病卻沒有因此而好轉(zhuǎn)。為了給女兒治病,67歲的父親張元珍考慮為女兒捐腎,但因為年齡太大不符合要求,被醫(yī)生否決了。
“我爸想把他自己的腎給我,人家醫(yī)院不接受,他年齡大了,67了,”張秀娟告訴記者,她爸說哪怕賣房子貸款也得把她留下來,不能讓她和她哥一樣沒一個換腎的機會就走了。
面對網(wǎng)友們的支持、祝福,張秀娟一家很受鼓舞,特別是有的網(wǎng)友甚至提出愿意去做配型,為她捐腎……這讓張秀娟一家更是感動。
張秀娟笑著說,“我爸就是好像看到希望一樣,我爸最近特別高興。”
如今在一家人的心里,最希望看到的是,能籌集到一筆錢,為張秀娟換腎,延續(xù)生命。但如果未能如愿呢? 張秀娟不止一次考慮過這個問題,在最近回復(fù)網(wǎng)友的帖子中,她提到了把自己的角膜等器官捐獻的愿望。在她看來,這可能是她對這個世界的最后一份貢獻。
采訪結(jié)束時,張秀娟告訴記者,“要是哪一天撐不住的話,就把器官能用的捐獻出去,腎是不能用了,但是別的可以用,我覺得我能夠救別人就特別好。”(原標(biāo)題:最美瞬間:女孩身患尿毒癥 欲死后捐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