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濟南八部門發布聯合通告:15日起,濟南市取締違規露天燒烤。昨日是禁令實施第一天,市區燒烤攤是否都遵守規定?15日晚,記者兵分三路探訪城區燒烤攤發現,大部分燒烤攤主主動將燒烤爐搬進屋內,依法經營。城管工作人員對于燒烤攤主的配合表示贊賞,但同時也在考慮如何讓大家堅持下去。

4米烤爐進屋油煙凈化器上墻
地點:建國小經三路與岔路街路口
15日晚上7點,記者來到建國小經三路與岔路街路口,發現周邊占道經營的燒烤攤都搬到了屋內。記者走進其中一家燒烤店,里面擺滿了桌椅,卻沒有發現烤爐的影子。店主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在二樓單獨辟出一個房間專門用來烤串。記者看到,4米長的烤爐上方約1米的位置安裝了一個鐵質的吸收油煙的通道,通道一側是一個藍色的方形裝置,劉先生說,這個裝置用來做油煙分離。“裝置是比較先進的,整個裝置購買加上安裝一共花了2萬,城管部門已經過來驗收過了,都合格。”
劉先生表示,進屋燒烤更干凈,他的員工在燒烤時也不用聞嗆人的氣味了,但劉先生仍有些顧慮。“把桌椅和烤爐都搬到室內以后,來吃燒烤的客人比原來少了,應該還是觀念的問題,等大家都習慣了,應該就會好一些了。”劉先生說。
市民張先生住在岔路街,以往街邊燒烤的氣味和油煙都往屋里鉆,對于烤爐進廳,他表示非常支持。“搬進店里以后,既能吃串,又能保護環境,這樣多好啊,希望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記者曹茜)
6公里路段,基本不見油煙
地點:經十路、臥龍路等路段
15日,記者夜探經十路、南辛莊西路、臥龍路等路段,發現雖無人盯守,燒烤攤主仍主動將烤爐搬進屋內,6公里路段,基本不見油煙。晚9點左右,記者來到大眾廣場附近的臥龍路,北側一溜兒門頭房,聚集著很多家烤串店、龍蝦店等,但大多店門前都已不是往日煙霧繚繞的景象了。
這些改變并沒影響到市民吃燒烤的熱情,很多燒烤院內都座無虛席。市民劉先生說,之前燒烤爐擺在路邊,煙呼呼地往上冒,大家坐在馬路邊上吃,很不衛生,也影響了城市的形象,現在發現在院子里吃既干凈環境又好。一燒烤店攤主說,一些占道燒烤攤可能想靠鋪開攤位、增設桌椅、爐子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就拿我家店來說,我家羊肉等食材貨真價實,很多人都沖著這點來的,與其想著占道經營,倒不如多在這方面下工夫。如今進了院里,各方面都規范了,生意做得踏實多了。”
隨后,記者來到南辛莊西路西側,此前占道經營的一大片燒烤、炒菜攤不見了。隨后記者從南辛莊西路行至經十路,繼續東行,沿途基本看不到油煙。一些居民感嘆,道路寬敞了,也聞不見嗆人的油煙了。對此,一些城管工作人員表示,眼下來看,效果還不錯,但關鍵是如何堅持下去。
(記者黃黎 實習生孫墨琦)
【相關新聞】
天橋取締133處“未達標”燒烤點
記者從天橋區城管執法局了解到,天橋區從5月底開始啟動露天燒烤整治,截至6月15日,天橋區城管部門出動人員2570人次,出動車輛420臺次,目前已自行整改和規范300余處,133處流動或未達標燒烤點被取締。為使業主認識到露天燒烤危害性,天橋區對轄區430余戶燒烤點,發放《拒絕露天燒烤·創建衛生濟南》致燒烤業戶一封信,并要求限期自行整改。天橋區城管執法局相關執法人員表示,實現無煙燒烤和退路進廳燒烤,除積極引導外,還要通過集中整治,各辦事處和相關部門通過每日巡查,重點盯守,對不符合標準的新增燒烤點堅決予以取締等機制進行長效管理。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實施準入制度,由衛生、食藥和工商等部門發放許可證進行規范管理。 (濟南時報記者曹茜)
裝了油煙分離器營業額漲了一倍
地點:南辛莊街辦轄區
15日晚8點左右,記者來到南辛莊西路的吉爾賓館啤酒花園燒烤,這里已經相當熱鬧,院內一角小屋內的兩臺燒烤爐子上正烤著各式肉串,讓人驚奇的是,離燒烤爐不足五米卻沒有聞到特別嗆的油煙味。“以前幾十米以外就看著煙,聞著嗆了。現在出來溜達,環境好多了,創衛還是給我們老百姓帶來很多實惠。”附近的居民劉先生說。
一燒烤店店主趙先生說,他們今天剛剛更換了兩臺無煙燒烤爐,爐子里都有油煙分離設備,設備有大功率的抽煙功能,可以減少近80%的油煙排放。雖然這樣一臺燒烤爐需要約13000元,但趙先生認為并不“虧”。“前期街道工作人員也多次給我們指導,燒烤是濟南的特色,完全取締肯定不現實,有這樣適合的爐具,既能解決污染,又可以保留濟南特色,我們做生意也踏實了。”
晚上8:30左右,在南辛莊中街,一燒烤店店主楊先生告訴記者,自從把燒烤爐搬到室內,裝了油煙分離器,他家的營業額從原來的兩三千漲到了四五千。“不正規的燒烤攤被取締了,我們這些正規的燒烤店就吸引顧客了。”南辛莊街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本轄區內約有20家燒烤經營業戶,對于一些占道經營、沒有店面的,街道已經取締,對于有店面的需要整改的,在15天前,街道已經下達了整改通知。目前轄區內的10來家有店面的經營業戶基本都能保證室內燒烤。(記者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