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桿南西街23號僅有10余戶老人留守;復興大街29號只剩3戶老人;二七新村三區1號樓過半住戶為老人……22日,本報記者再訪濟南部分存在隱患的老樓發現,兒女長大后陸續搬走,獨剩年邁的父母留守老舊房屋。而和老去的父母一樣,老樓“病體纏身”,存在諸多相似通病:漏水、裂縫,但無人維修。
用水提心吊膽墻體裂縫驚心
地點:桿南西街23號產權單位:濟南果品公司隱患:墻體、地面裂縫 房間、廁所漏水
桿南西街23號院隱藏在三箭銀苑和山東省藝術館之間的小胡同里,與旁邊現代化的建筑格格不入。院內南側一棟4層高的紅磚樓外墻風化,樓體東南角一道歪斜的裂縫長約1米,寬約3厘米。北側5間平房紅磚壘砌,院內2米寬的走道上堆滿雜物。
60歲的李女士在這棟樓上住了47年,“剛搬進來的時候我才13歲,上初一。我老了,樓也老了,這棟樓沒有圈梁結構,現在問題越來越多,住著害怕”。
李女士的父親是濟南市儲運公司職工,“當年果品公司和儲運公司合建這棟樓,果品公司員工多,這棟樓產權是果品公司的。”李女士說。據了解,這棟樓原來住了約50戶,每套房屋面積15平方米,公用衛生間每層樓一個,“現在老人只剩13戶,大部分是租房的。”
李女士說,公用衛生間漏水問題使鄰里經常產生糾紛,“原來的鐵管道早就不能用,冬天結滿冰凌。我們湊錢換了新的管道,在廁所屋頂固定塑料布,勉強住著”。
漏水的不止衛生間。頂層居民最倒霉,“一下雨就漏水,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4樓一位居民指著常年被雨水浸泡發黃的墻面說,“墻也裂得厲害,擔心不安全,很多人只能搬走。”
每戶居民在屋里用水都像冒險,李女士說,鄰居們小心翼翼,不敢把水灑在地上,擔心漏水到樓下。比漏水更讓人不安的是墻體和地面裂縫。記者注意到,樓道有多處裂縫,墻皮可以用手輕松掰下,最窄的裂縫1厘米,寬的有3厘米。走廊和室內地面都有多處裂縫,有的蜿蜒長達1米。
2樓一間房屋裝修精良,但戶主挪開天花板,告訴記者隱藏的秘密,“房頂裝修之前掉石灰,房梁裂開,我怕不安全用角鋼做了固定”。擔心房頂掉石灰,全家人挪走餐桌,走路也避開危險的地方。
老樓問題頻現,居民們找過果品公司,也找過轄區街道辦事處,收效甚微。“從來沒人管這棟破樓,都說‘管不了’,哪里壞了自己掏錢修。”李女士說。
為了就醫方便老人蝸居老樓
地點:復興大街29號產權單位:房管部門直屬公房隱患:房屋漏水、樓道裂縫
復興大街29號樓的樓道窗戶只剩窗框,沒有一扇玻璃。樓道凹凸不平,走廊墻皮大片脫落,露出粉色磚塊。樓頂一處裂縫寬約3厘米,有半米長。4樓上的公用衛生間,也常使居民飽受漏水之苦。
63歲的房玉坤住在3樓,一住就是34年。22日上午,她正開著大門大掃除,“一個冬天沒住,屋里一堆老鼠。”房玉坤說,冬天這里沒有暖氣,她和老伴只能出去租房,“老兩口身體都不好,不耐凍。每年租房就要花費3000余元,為了身體,只能這么辦”。
房玉坤曾是鎖廠職工,丈夫是洗衣機廠職工。“女兒結了婚住在新房里,老鄰居幾乎都搬走了。一下雨樓頂就漏水,房管局年年來修,還是漏。”
房玉坤回憶,這棟樓是1968年左右建的,房子離醫院近,盡管漏水,為了看病方便,她和老伴還不想搬走。
4樓的一位女鄰居證實了房玉坤的說法,她在這里住了30多年。頂層住戶的天花板常年被雨水浸泡,已變了顏色,“房管所每年都派人到樓頂修,可總也修不好,下雨還是漏。”她說為了避雨,只能把床挪開。
加固效果甚微租房以求安全
地點:二七新村三區1號樓、二七中街長運宿舍2號樓產權單位:鐵路部門 長運公司隱患:鋼筋外露、房屋漏水、墻體裂縫
李女士是二七新村3區1號樓的樓長,她說,這棟樓1966年建成,1968年居民陸續搬入,“4層樓,每層10戶。1號樓和2號樓加起來80戶,除了半數租房客,其他幾乎都是老人,有的祖孫三代一起住。樓老了不安全,這些人的安危誰來管?”
這棟樓是鐵路宿舍,10多年前各部門陸續為居民辦房產證,“我在這棟樓里住了30多年。有位參與當年建筑的鄰居透露,房頂用的拱形預制板和磚塊之間的距離只有5厘米。”李女士說。
“你看,帶窟窿的空心磚一鉆孔就掉粉末,砸不進釘子,插座也固定不住。墻體有多處1厘米寬的裂縫。”有鄰居常常找樓長李女士訴苦,她說,自己也無能為力,“樓上擦地樓下漏水,有的屋角塌陷,裝修之后雖然眼不見,一想到存在隱患就心慌。”
李女士說,房屋出了問題,居民找到鐵路工區,工區派人維修,維修的錢居民自己出。1989年,居民反映樓體出問題,鐵路工區派人加固了樓房,當時工人用鋼筋從一樓接到樓頂,勉強固定,她認為其實起不了多大作用。“從此以后再去鐵路工區表示對樓房的擔心,他們就會以‘加固過’為由不管。”李女士說,居民打算聯名寫信找相關負責人反映,希望能引起重視,幫他們修繕老樓。
51歲的徐先生住在1976年長運公司建成的2號宿舍樓,位于二七中街。“樓房太老,擔心住著不安全,我們只好租房。”徐先生說。徐先生回憶:“70年代用的鐵管道質量不知有什么問題,隔三差五就堵,石灰墻皮都掉了,房頂也快掉了。如果不小心灑水在地上,就會漏到樓下。雖然對這棟住了20多年的樓房感情深厚,從安全角度考慮,只能租房住。“你能告訴我什么時候拆遷嗎?”徐先生說,這是他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