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入城市打工,住房成為大問題。山東省人社廳統計數字顯示,到2013年9月,農民工總數為2330萬人,異地城鎮化需要500萬套住房。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山東省每年提供的保障房數量只有30萬套左右。解決城市常住外來人口的住房,將進城農民納入城鎮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城鎮化亟需面對的問題。
個體戶打工十多年,期盼住上保障房
2002年,劉占洪從菏澤單縣老家來到濟南,十多年來最期盼的是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起初他做保安,兒子出生后,他把妻兒接到濟南,在歷下區吉祥苑附近開了一家羊湯館,在燕山銀座北邊租了一間平房。
外來人的身份讓他從來不敢去想濟南的住房保障政策。直到去年年底,他打聽到,濟南的公租房對外來戶口的打工者也敞開了大門。后來打聽到的消息讓他很失望:這次暫時只能保障有工作單位的外地人,他這種沒有工作單位的個體戶還無法享受。
“政府的保障范圍在逐步擴大,我盼著有一天也能住上公租房,夜里站在窗前看閃爍的燈火。”
四成多農民工還只能暫住工棚
我省人社廳統計數字顯示,到2013年9月,我省農民工總數為2330萬人。接近全國農民工總數的9%,占全省總人口的24%。
據調查,目前山東全省共有47.5%的農民工居住在設施不完善的各類簡易單位宿舍、工棚或生產經營場所。根據青島市農民工居住地調查,少數農民工居住在政府、企業提供的農民工公寓,大多農民工以租賃為主,主要集中居住在火車站、汽車站周邊區域、舊城改造區域、城郊城中村等。
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郭松海表示,人社部門2330萬的統計數字包括“本地城鎮化”和“異地城鎮化”,“我們所說的住房問題,主要是那些異地城鎮化的農民工。”郭松海計算,如此一來大約需要500多萬套房子。相對的是,我省住建部門統計,從2011年至2013年,我省每年提供的保障房數量在30萬套左右,與500多萬套相比缺口非常大。
解決農民工住房,保障房可“先租后售”
郭松海說,城鎮住房供應政策必須配合新型城鎮化,追求人的城鎮化,逐步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如何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城鎮住房保障工作任務艱巨,不能只靠政府建保障房來解決,需要多種途徑解決這一重大問題。”郭松海指出,政府應鼓勵開發商或用工單位建造民工住宅、民工公寓,委托開發或用工單位在城市建造若干個具有一定規模、質量優良的微利住宅小區。
“也可以探索保障房‘先租后售’的模式。”郭松海指出,農民工在租住保障房多年后,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把房子買下,政府可對這些房子的稅費等做相應減免。“農民工有了完整的家,政府也可以借此回收資金,再投入保障房的建設。” 本報記者 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