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學區公示讓不少學區房火了一把,房價也是一路從年頭漲到年尾。市政協委員、市教育局局長陳東生透露,濟南將堅持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公示制度,并根據學校容量對學區實施動態調整。

2013年濟南新建9所中小學、150所幼兒園,今年濟南將繼續增加中小學和幼兒園總量,但目前數量還不確定。“現在離9月份開學還有半年多時間,雖然不少學校已經基本建成,但后續還要完善配套,尤其是師資,從數量上看,肯定幼兒園增量相對較大。”對于很多人關心的學區動態調整,陳東生說,學區的動態調整主要體現在新建學校上,老學校的學區不會有很大變化。
而對于不少其他政協委員提出的插建小區上學難問題,陳東生說,不少大型插建小區比如山財大燕山小區的宿舍區,已經超過了1000戶,按規定當時建宿舍區的時候就應該配套相應的教育設施,但沒有建,現在這個小區被劃至友誼小學的學區,隨著周圍人口增多,友誼小學的承載基本達到上限,而且不少人不愿意上這個小學,所以只能靠教育部門協調解決,“現在的問題是小區建起來了,沒留出教育用地,現在再建就涉及拆遷等一系列復雜問題。不過,這些小區的孩子也不會沒有學上,教育部門會將其就近安排到其他還有招生余額的學校。”
據悉,雖然濟南市出臺的相關意見要求,新建小區要配套建設教育設施,但目前,不少新建小區不配建教育設施,導致小區內的孩子上學難。為此,濟南已集中開展居住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遺留問題專項整治,共接收開發單位移交配套教育設施103處,恢復教育用地1987.16畝,預留居住區配套教育用地1008畝,有效緩解和避免了新建、改擴建居住區居民子女入學難問題。(記者朱士娟 趙靜 李永明 朱文明 張丹丹 陳慶芳)
相關新聞
中介炒 家長追 熱點學區房一路猛漲
只要學區好 二手房高價不愁賣
□本報記者 趙靜 朱文明 朱士娟 李永明 陳慶芳 張丹丹
房子不怕舊、不怕破,還不怕貴,最關鍵是想買還未必買得到,是啥樣的房子這么堅挺?其實,只要是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就一定知道答案——— 熱點學區房。
其實,包括濟南在內的大部分城市,學區并不是一個新鮮事,適齡兒童都是按照學區入學,但為啥在過去的一年里,濟南的學區房這么熱?嚴控擇校和房屋中介炒作恐怕是難以回避的兩大誘因。
中介熱推學區房助房價一路走高
在濟南,有幾個區域的房價在過去的一年中撒著歡地往上蹦,而價格更是一路從每平方米萬余元猛漲到了每平方米二萬余元。記者近期走訪了濟南幾個著名的熱點學校附近的房產中介發現,勝利大街小學、經五路小學、燕山學校、甸柳一小等所轄片區的房價均已突破13000元/平方米,特別是勝利大街小學附近的一些戶型較小的房子,均價最高的到了25000元/平方米左右。
一位熟識的中介經紀人告訴記者,學區房價格飆升就是出現在去年3月學區公示后,不少年輕家長不了解濟南的入學政策,學區公示后有點慌神,房屋中介也抓著這個機會主推學區房,搞得學區房好像成了一種稀缺的新資源,不少人跟風購買也推高了需求。
為避擇校,家長“投資”學區房
隨著濟南在高中錄取階段一步步推行的義務階段擇校生不能享受指標生政策被家長了解,“不擇校”成為更多家長的首選,買熱點學區房也成了避開擇校、就近入學的一種選擇。
在市政協委員、濟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學中看來,濟南出現的這種學區房一路走高現象確實與當前的嚴控擇校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前人們憑著各自的社會關系為孩子謀求優質教育資源,現在是靠著資金在給孩子‘購買’優質教育資源。”陳學中認為,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與以前擇校靠權利尋租相比,現在購買學區房是社會資源配置的相對公平,起碼打破了“權利壟斷”。但是,把擇校變成擇房,仍然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這也顯然與政府當初推行就近入學政策的目的背道而馳。
委員建議教育資源均衡才是“正解”
在陳學中看來,目前濟南市部分新建小區配套名校分校的做法是能有效分流人們對老城區學區房需求的一個不錯辦法。但這種配套學校一定要保證一開始就要高起點、高標準,不能是草草搭個班子就成立一所學校。“只要身邊的學校值得信賴,不會有人非要跑到老城區買高價的二手房。”陳學中說。
陳學中表示,目前濟南的學校分布確實存在著不夠合理的地方,要想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除了新建高標準學校外,可以讓更多的老師流動起來。“擇校說白了就是擇老師,現在名師還是過于集中在某些學校,今后能否把教師流動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陳學中建議,教育部門把部分名師的管理權收歸上來,名師不能是某所學校的獨有資源;新進教師則應當由名校名師培養,成熟后輸送到各個學校,并在一定的年限后校際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