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老伴,我們去哪里呀
旅游教育等老年產品不足,讓老年人沒處去沒得玩
"其實養老服務包含的內容很廣,養老機構只是其中一部分。"老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山東是全國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快速老齡化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在文化娛樂、康復、交通、教育等方面,適應老年群體需要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夕陽紅"旅游日漸平淡
"濟南的'夕陽紅'旅游起步較早。剛開始時,像紅色旅游、港澳臺旅游還是比較火的。"市老齡辦工作人員張福祥回憶,以港澳臺旅游為例,剛開始時稱得上"火爆",每次旅游專列都會搭載600-800名老人。然而近幾年,目標人群逐漸消費完畢。"客源、景點有限,加上越來越多的家庭自駕出行,不少旅行社反映老年旅游市場越來越難做。"張福祥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能向老年人推薦的旅行社只剩兩家,"夕陽紅"旅游逐漸趨于平淡。
事實上,老年人對旅游的需求并不少,他們對旅行中行程、安全、住宿、餐飲以及醫療的要求都更高。2012年,一位退休老干部參加了單位與某旅行社組織的省內4日游。由于旅行社安排比較緊湊,老人又不顧勸阻和自身狀況堅持行程,導致病發死亡,最終旅行社賠償了上萬元。"健康查體、隨隊醫生等保障措施無疑增加了成本,而各種意外情況仍時有發生,不少旅行社打起退堂鼓。"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老年大學"一位難求"
為了上"大學",老年人徹夜排隊,成了近年來不少地方的新聞。
11月底,山東老年大學一年級新生開始報名,報名首日不少班級就顯示"名額已滿"。學校采取了發號的措施,原定凌晨發號,前一天下午就陸續來了不少老人。
濟南老年人大學校舍建成較早,教室又是后期改造的,辦公、上課環境都比較"艱苦"。即便這樣,每年學員報名人數仍然遞增。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學校,在校生有6000多人。學校調整了上課時間,教室"連軸轉"沒有空下來的時候,還有不少老年人報不上名。
老年大學的火爆,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缺乏統一整體規劃,缺乏人才隊伍,缺乏固定投入保障渠道,缺乏必要的老年活動場所,缺乏交流與展示的載體和平臺。"12月4日,山東省老年文化工作現場會上,省老齡辦主任丁希濱道出了老年文化建設的不足所在。
老年產品難合老人心
"電視遙控器按鍵太小,界面不人性化,按錯了不會返回,只能關機重啟。"在濟南某家電賣場,市民曾先生轉了一圈,大呼自己"老了"。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賣得最好的老年人家電也就是老年手機了。除此之外,很少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產品。
一位專家曾向記者回憶起他多年前在國外一次老年用品展銷會上的經歷:打乒乓球是對老人有益的一項活動,但球速度較快,老人反應較慢,容易受傷。會場上有一種老年專用乒乓球,球身直徑比普通的稍大一些,這樣空氣阻力增加,就減緩了球的運動速度。
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國內不少地方,養老服務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不同層次的服務產業尚未開發完善。從本地情況看,山東造、濟南造的老年用品較少,而且同質化現象明顯。消費者為了一件老年用品跑斷腿,也不一定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