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廉價背后的雜皮陷阱
為什么有的阿膠,能賣到幾十元一斤?這個問題,也許能從央視的報道中找到答案。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記者曾到供應低價阿膠的河南省臺前縣“百忍堂膠業有限公司”進行調查,該公司負責人承認,傳統加工阿膠用的應該是整張驢皮,但整張驢皮價錢太高,使用下腳料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這里邊得有40%的牛皮,百分之百的驢皮是不可能的。”廠家負責人說。
這家公司設在一個破舊的院子里。央視記者暗訪時發現,在院子里、大門外的農田里和臭水溝邊,都晾曬著許多一塊塊干柴似的東西,上面蒼蠅亂飛,不時散發出陣陣臭味。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廠家負責人透露說,這就是他們用來生產阿膠的原料皮,基本上都是在皮革加工過程中割下來廢棄的頭臉皮和腿腳皮,即通常說的“下腳料”。車間里污水橫流,有的下腳料已經腐爛變質,甚至都長蛆了。這些已經腐爛變質、混雜著不同皮革的下腳料經過浸泡后,被放入木制的大滾筒里進行沖洗,之后就放入化皮爐蒸化。皮子經過蒸化,再倒進敞口的大鍋里熬制。熬出的膠漿倒入容器后,沒有任何防塵防蠅措施,就放在車間門口地上冷卻。冷卻后經過切片,就制成阿膠片。
央視記者又走訪了陽谷和河北無極等地的幾家阿膠生產企業,發現這些企業的原料倉庫里都有這種下腳料,有的廠家甚至找不到一張完整的皮子。用這種原材料制成的阿膠,也許正是廉價阿膠的秘密所在。調查資料顯示,“掛驢皮賣雜膠”的現象已非個案,其中不乏個別手握國藥準字批號的阿膠生產企業。
“雜皮阿膠”的興起,使得原本是廢物的皮革下腳料搖身變成了搶手貨。河北無極縣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成品皮革加工基地之一,據當地一位皮革經銷商透露,近年來其出售的下腳料主要被阿膠企業買去用以熬膠。基于“貨源”緊張,下腳料的價格從最初的750元/噸,一路漲到目前的2100元/噸。
類,一是阿膠塊、阿膠口服液等經國家藥監局批準的藥品;二是有保健品批準文號的保健食品;三是阿膠糕、阿膠棗和沒有取得任何批文的阿膠口服液等普通食品。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這三類阿膠產品摻假造假的程度也不一樣,其中藥品類阿膠,市面上約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是使用工業下腳料等原料制成的劣膠。保健食品的原料,原則上得從生產阿膠的藥廠購買,“我們是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之一,但目前還沒有哪家保健品企業從我們公司大規模采購過。可以預料,這些保健品大部分也會使用劣質阿膠。”最厲害的當屬那些號稱含阿膠的普通食品,市面上九成以上的產品都使用劣質阿膠,甚至根本不含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