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幾周來,島城各高校進入了開學季,每逢高校開學,大學校園里都充斥著拎著大包小包的學生和家長,大部分情況是大包父母拎,孩子輕松地走在后邊。記者看到,對孩子,父母不舍得讓他們吃一點苦,對自己,則是能湊合就湊合。
孩子上學全家出動
8月24日中國海洋大學新生報到,來自四川的小任的報到隊伍可以用“浩浩蕩蕩”來形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媽、姑父、姨媽、姨夫、姐姐、妹妹,加上小任自己一共有11個人。
“我們肯定不放心她一個人來上學,全家人正好借著這個機會一起來青島旅游。”小任的媽媽說,全家人開著兩輛商務車,8月17日晚上就離開了德陽,離家前一家人備好了“干糧”,可人太多終究還是不夠用,他們就借著每次在休息區停靠的機會補充食品,對于住宿,就更加簡單,方便就住高速路附近的酒店,不方便就在休息區湊合湊合。
目前,島城各高校中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大學已經開學,每所學校開學,校園里都會變成了大型停車場,掛著全國各地車牌的私家車涌入大學校園,“幾乎九成以上的新生都是在父母陪同下來報到的。”島城一所高校的負責人說,有的學生是一個家長陪同,更多是父母兩人陪同,甚至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全家出動的。
“其實我自己完全可以來報到,他們非要來送我。”青島大學的山西考生楊鑫河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學校,“我們這個孩子確實挺獨立的,但我們考慮到畢竟是他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楊鑫河的媽媽說,一個人在路上去個洗手間都得拎著行李肯定不方便,“我們也想看看兒子上學的環境怎么樣,吃的住的怎么樣,省得在家里擔心。”楊媽媽說,看了住宿條件和學習條件感覺還不錯,“明天可以放心回家了。”
拎包鋪床父母包辦
孩子獨自出門父母不放心,但有父母在的地方,所有的勞動基本都是父母承包了。記者在各高校的報到現場看到,大學生們報到拖著行李箱、拎著被褥包的,大件基本都在父母手里,學生們大都是輕裝上陣,要么背著自己的書包,要么空手跟在父母的后邊走。“他要去報到辦手續,拎著行李不方便,再說行李也不沉。”一名來自濰坊的父親左手拖著行李箱、右手挎著一個被褥包裹走在青大的校園里,他的兒子手里拿著一個牛皮紙信封走在他身后,父親不僅要拖行李,還要負責打聽兒子所在的旅游學院在什么地方。
而在大學生宿舍里,鋪被褥、整理床鋪永遠都是父母干的活。記者跟隨新生小曾到他的宿舍里,小曾的母親感覺床鋪的床板有點臟,先找抹布把床板擦了一遍,又爬到上鋪將她從家里背來的被褥都鋪好了,在她鋪床的時候,小曾的父親在整理兒子的儲物柜。夫妻兩人忙活到滿頭大汗時,小曾則在跟宿舍里的舍友聊天,完全沒有將父母的忙碌看在眼里。“我們走了之后就全靠他自己了,能幫他干點就干點吧。”小曾的母親說,“別的同學也都是父母幫著鋪的,這沒什么的,他在家里也沒干過。”
新疆女孩獨自報到
盡管大部分學生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校報到,但也不乏獨立的大學生。昨天,記者就在青島大學東校區看到了獨自從新疆阿勒泰地區來的楊雪梅。楊雪梅今年19歲,是青大財務管理的大一新生,她3日晚上8點從阿勒泰出發,4日早晨7點抵達烏魯木齊,父母把她送到烏魯木齊機場后就回家了,她自己一人坐飛機來到青島,“我昨天下午4點多到了青島機場,怕到了學校找不到人,就在機場附近住了一晚上。”楊雪梅說,自己在高中階段就有住校的經歷,盡管這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但也沒“打怵”。楊雪梅說,之前計劃父親陪她來青島,后來父親有事,她就自己一人來報到了。“其實我不同意父親來送我,正好趕上他有事來不了,一個人來報到感覺挺刺激的。”楊雪梅說。
先當兩年兵再來上大學
【人物】
昨天,新生們都來青島大學報到時,來自河南的李旭東卻是來辦理休學手續的,18歲的李旭東今年應征入伍,今后兩年他將在廣州度過軍旅生活,兩年后再來青大上學。
昨天上午,在青島大學東校區,來自河南濮陽的大一新生李旭東在父母和哥哥的陪伴下,來到信息工程學院迎新攤位前辦理學籍保留手續。因為想去體驗軍營生活、鍛煉自己,李旭東在老家應征入伍。
“我經常看一些軍事電影和電視劇,覺得軍人形象高大,很帥,我也特別想去體驗一下。”李旭東說,他很想脫離父母去軍營里鍛煉自己。讓他高興的是,父母對他應征入伍的選擇很支持。“不過我知道他們肯定還是有些擔心。”為了讓父母放心,李旭東說這段時間他不斷地給父母展示他能行。兩年當兵時間,李旭東將沒有假期,不能回家看父母,因此心里也稍微有些緊張。“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期望和向往多點。”李旭東笑著說。
18歲的李旭東有1.76米的個頭,平時最喜歡打排球。昨天他帶著爸媽看了看校園和自己的宿舍,當得知他要去當兵時,不少舍友也覺得很驚訝。
李旭東說,他是第一次來青島,這幾天準備和爸媽在青島玩玩,8日左右他將回到河南,準備13日出發去廣州。兩年后,他再回到青島上學,青島大學也將按照國家規定給李旭東保留兩年的入學資格。
■拉著洗衣機到學校報到■自己出錢給孩子裝空調■要求學校把孩子宿舍調到陽面
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
【探訪】
“我們的學生完全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主要是父母太嬌慣了。”一名從事多年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校老師告訴記者,其實并不是現在的大學生動手能力不行,而是家長們根本沒有給他們鍛煉的機會,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失去這種能力。
“去年,我們就遇到父母從威海家里拉著洗衣機來送孩子報到的。”這名老師說,每年新生報到的時候,他們頭疼的不是工作多忙,而是家長們莫名其妙的要求。該老師說,一名南方來的學生家長找到他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怕熱,感覺青島的天氣有些熱,想讓學校安排孩子住在有空調的宿舍里,當老師告訴她學校宿舍都沒有空調時,家長表示可以自己出錢裝空調。“這名家長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孩子是在集體生活。”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的一名老師則表示,她曾遇到過一名學生家長,報到第一天就找到學院要求將孩子的宿舍調到陽面,當得知該專業的學生宿舍在第一年都在陰面時,這名家長直接表示,哪個專業的宿舍在陽面,孩子就要調到哪個專業去。“在她眼里,上大學、學什么專業就跟過家家一樣,什么都是自己說了算。”
“我們的學生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家長們根本不給機會。”一名高校老師坦言,90后的孩子吃苦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本身,而是父母太嬌慣了,根本不給孩子吃苦、鍛煉的機會。
這名老師表示,每年新生開學的時候,學校會在顯眼的地方貼上溫馨提醒,提醒家長退后,讓孩子自己來辦理報到、注冊手續,但真正能放手的家長少之又少,“正是這種包辦,養成了學生當甩手掌柜的習慣。”這名老師說,他已經干了5年的輔導員,只要是父母陪同學生報到的,拎包、鋪床幾乎都是父母干,自己一個人來報到的學生則完全能夠一個人做好,“這就是鍛煉。”
“家長在身邊可以替孩子干,家長走了呢,還得學生自己干。”這名老師表示,家長不能在孩子身邊陪一輩子,所以一定要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現場】
家長打地鋪湊合住一宿
中國人常說 “窮家富路”,為孩子父母們大都舍得花錢,對自己很多人選擇了“湊合”。為方便送學生的家長,青島大學已經連續4年為家長提供免費場所打地鋪,去年60個地鋪早早就被搶光了,今年愛心地鋪增加到了100個,為省錢很多家長選擇了睡地鋪“湊合”。
昨晚7點,記者看到一樓的男性家長休息室和四樓的女性家長休息室都已經住滿了,個別家長已經躺下休息,但大部分還沒有睡覺,而是跟相鄰的家長聊著天,討論著學校、規劃著兒女的未來。“這個學校不孬,為家長考慮得挺仔細周到。”楊先生從陜西來送兒子上學,“我們下火車直奔學校,原打算如果宿舍里有空床就在他宿舍里湊合一宿,沒想到宿舍6個學生都來了。”楊先生說正愁沒地方住呢,聽老師們說有免費休息的地方就來了,“反正娃已經安頓下來了,我在那里湊合一宿就行。”楊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免費休息室里的家長有來自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外省,也有聊城、臨沂等省內的,更有平度、萊西等郊市區的。“我本來打算孩子報完到,我下午就趕回去,聽說可以免費休息,我就在這里住上一晚,明天上午再走。”來自萊西的賈先生說。
青島大學黨委東校區工委副書記李建新表示,學生家長休息室一共有兩個,原本是學校藝術生的形體訓練室,教室里都鋪有大理石地面,每個教室面積大約在200平方米,每張床墊上都配有枕頭,可以滿足家長簡單休息的需要,100張床墊也在前幾天統一進行了晾曬。(記者 臧旭平)
(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