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又快到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了。溫度的不斷攀高,潮濕度也隨之上升,如何防潮除濕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最近,潮濕天氣與島城“形影相隨”,天氣經常霧蒙蒙、空氣濕度趨于飽和,讓人們感覺憋悶。到底島城居民的生活環境有多“潮”?據市氣象臺的數據顯示,7日當天,青島市區相對濕度達到79%至97%,島城進入持續高溫高濕天。即日起,信報聯合權威除濕機構啟動“青島除濕總動員”活動,市民家有除濕難題或者除濕妙招快撥打除濕熱線“80889478”。
沿海地下旅館:
24小時開空調,一天一盆水
7月6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沿海幾家家庭旅館,沿著市南海邊走記者來到蘭山路一家旅館,這家旅館坐落在老城區,房齡老、結構差,由于地形原因,這家賓館大部分位于地下。
記者沿著通往地下的樓梯步入賓館中,地面上的水漬越積越多。隨著一步步地走入,空氣逐漸變得潮濕。攀扶的墻面也由干燥變濕,在進入地下一層的時候,整個墻面濕得透出水珠,尤其是墻角位置,由于常年不見光,整個墻面被浸濕得發黑,摸上去濕漉漉。而墻面的干濕線也十分明顯,濕潤的地方水圈一層層透進墻里,使得墻上的石灰脫落,露出里面灰色的水泥。
經賓館的老板同意,記者走進位于地下的賓館內。房間面積不大,除了能擺開一張床,其他設施也十分簡單。
旅館的房間位于地下,進門需要開燈才能看清楚。雖說每個房間設有窗戶,但打開窗簾透過窗戶,只能看見外面漆黑一片,更不用說通風除濕氣了。找遍整個房間,唯一的通風設施就只有一個空調。老板介紹:“空調是兩個房間共用的,在兩個房間中間的墻壁上掏一個洞,把空調架在洞中,這樣兩個房間的潮濕問題全由這個空調解決。”
為了除掉房間內的濕氣,空調需要天天開著,下面還要接上一個水盆。老板告訴記者:“這個盆子就是用來接空調吸潮產生的水。每天盆里都能接到很多的水。基本上一天就需要倒一次。”記者看了一下,盆里的水接了一大半兒,水滴正順著空調管道滴滴答答掉進盆里。
即便有空調除濕,但整個房間的空氣還是透著霉味。記者隨意翻開了房間里的褥子,褥子底部還是潮得發黑,摸上去一股濕氣。
老板告訴記者,“很多客人反映說床上潮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經常開著空調,可是褥子也吸潮。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到晴天,趕緊把被子褥子搬出去曬曬,除除潮。沒有太陽的時候,就打開空調,吹吹屋子里的濕氣。平時的時候,也盡量不在屋子里撥弄水。”
太平路老居民樓:
地面滲水,穿秋褲抵潮氣
海邊的地下旅館濕氣重,老百姓家里情況如何?
隨后,記者來到八大峽小區,位于太平路71號的居民樓離著海邊最近,直線距離不到100米。記者來到離著海邊最近的居民區采訪了解到,由于這片老居民樓離著海邊太近太潮濕,現在只住著一些老人和外來租戶。
在太平路71號見到了正在整理花園的貢先生,貢先生今年70多歲,在這兒居住了近50年,跟潮濕打交道的經驗十足。他介紹說:“每到這個時候,廚房里的水就像從地底下向上滲一樣。臥室里必須得開著除濕機,要不然潮得沒法子住。”
隨后記者走進貢先生家里,剛進屋就有一股很大的霉味。這棟老房子上下四層,貢先生就住在一樓,潮濕情況更為嚴重。貢先生妻子李女士先把記者帶到廚房,“這個廚房剛被我打掃了,要不然地下又濕又滑,在上面走很容易滑倒。那個破褲子就是用來吸地面上的水的。”李女士介紹說。在廚房墻角處,長年放著一條用來吸水的舊褲子。“這褲子放這兒一會兒就吸滿了水,我得經常拿出去擰干再鋪上。”雖然廚房被干凈的主人打掃得很干凈,但長年潮濕,餐桌桌腿被水浸得發黑發霉,周邊還有好些沒來得及擦干凈的水。
隨后記者跟隨李女士到臥室看了一下,臥室的濕度略低一些。她介紹說:“臥室里待的時間最多,除了安空調,我們還裝了除濕機。這個除濕機我們幾乎是整天都開著。一天得清一次除濕機中的水。要不身體根本受不了。”說完,李女士撩開褲腿給記者看:“這又潮又濕的天氣真遭罪,現在天再熱,我們也不敢開窗,怕進來更多濕氣。屋里開空調、除濕機,我到現在還穿著秋衣秋褲,不敢穿少了。少了容易得風濕,像我們這個年紀哪敢受這潮濕。”
前海租住戶:
筷子洗完不擦干,肯定發霉
太平路71號的老房子潮濕老舊,除了老年人戀舊住在緊靠海邊的家里,不少住戶將房屋出租。在院子一樓,記者見到了打工仔小郭,10天前,小郭剛和朋友合租了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房租每人每月只需200塊。當時租的時候覺得“這么便宜就租了個海景房”,可不到10天,小郭和他朋友就已經叫苦不迭了。
記者走進屋內,迎面擺放著幾張床。地下的水泥地面滲著水珠一片濕漉漉。為了防潮,小郭跟工友的床很有特點,像“三明治”:中間鋪床墊、床墊上下都鋪一層木板,下層木板比較厚使整個床墊完全脫離地面,上層木板上鋪的才是睡覺用的褥子。床還有一側是靠著墻的,小郭也用木板隔了起來。“如果不跟墻面隔開,潮濕得根本就沒法睡覺。”
隨后,小郭提醒記者看下墻角,四個墻角布滿了大塊的霉斑,最靠里的墻角已經發黑了。走出臥室進廚房,廚房墻壁上貼著齊人高的報紙。報紙已經發霉了,一大塊一大塊的霉斑透過報紙蔓延在整個墻壁。
在墻上的筷子筒里的筷子也已經長滿了霉斑。小郭說:“我們就搬過來10天,筷子是我們搬過來之后新買了放進去的,長霉也就這幾天的事。”才住了10天,小郭就有些不想住了:“我們都不想在這邊住了,這邊太潮了,看看過些日子搬去別的地方住。”
“其實一開始,我是在太平路25號那邊住著,現在鄰居家的孩子都放假了。我弟弟剛過來沒地方住,才搬到這邊來的。你去看一下吧,那邊的地面上全是水。”
記者來到了小郭口中說的25號,一進樓道腳踩的地方全是水漬。樓道盡頭有一處水房,從居民口中了解到這個水房是公用水房,幾十戶人家都從這個水房打水用。有居民恰好從水房打水洗衣服,當她提水經過過道時水桶里的水不斷濺到地面上。該居民告訴記者說:“天氣本來就潮濕,又靠近海邊,一到夏天樓道就沒有干的時候。這邊潮濕,蚊子特別多,打一次水就得挨蚊子咬。”從過道的左側走出一個抱小孩的中年男士,他介紹:“孩子才7個月,前些天又熱又潮,孩子背上起很多紅色的小疙瘩,每天用痱子粉給他抹。”
相對濕度昨最高達97%
島城進入持續“桑拿天”
青島到底有多潮?7月7日下午2時30分發布的青島氣象預報顯示,島城相對濕度為84%。青島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凌藝告訴記者,7日當天,青島市區相對濕度達到79% 至97% ,中午時分相對濕度處于一天當中的較低水平,夜間相對濕度最高達到97% 。而在7月6日,青島市區相對濕度80%至96% ;未來幾天,青島市區仍將持續高濕天氣,相對濕度將居高不下。這樣高的空氣濕度,再配上近期持續的高溫天氣,島城進入了持續“桑拿天”。
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空氣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多寡亦即干濕程度的物理量,濕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壓、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和露點濕度等表示,公眾天氣預報中最常用的是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含量(絕對濕度),與同溫度下的飽和濕度(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在一定的氣溫條件下,一定體積的空氣只能容納一定量的水汽。如果水汽量達到空氣能夠容納水汽的限度,這時的空氣就達到飽和狀態,相對濕度為100% 。在飽和狀態下,水分就不再蒸發了。至于7日當天97% 的濕度,基本上也達到了“出汗不擦干,它也不蒸發”的程度。
相對濕度,這個平時不被注意的數據,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天氣預報中還有個術語叫體感溫度,和氣溫不同,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影響這個指數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相對濕度。高熱的夏季遇到高濕天氣,人體分泌的汗水難以蒸發,就會感到悶熱難以忍受。
即使在同樣的溫度下,相對濕度不一樣,我們所感受到的溫度也會不一樣。比如同樣是30℃,如果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至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就不會感到很熱;但如果相對濕度達到80%以上、風速很小,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