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一盤土豆絲的價格僅有3元錢,而如今一般的小飯店也漲到12元,大飯店漲到18元。一盤小小土豆絲幾年內暴漲五六倍,而巧的是,房租也在這七八年間暴漲五六倍;咖啡店賺的錢70% 交了租金,一年要賣出去2萬多杯咖啡才能保住成本;有餐廳為減輕壓力,縮短了經營的時間,擴充了經營范圍;有的商家將鋪面一分為二,一家店鋪開兩家店……房租價格高漲,在推動物價上漲的過程中出了多少力?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
賣1萬5千杯咖啡才夠交房租
七八年前,作為餐廳里最便宜的一道菜,一盤土豆絲的價格是3元錢。而如今,曾經最便宜的土豆絲也漲成高價菜,早已不是隨意點的廉價菜。
7日,記者在云霄路商圈調查發現,土豆絲的價格在16元左右,有便宜的小店要12元,貴的則要18元。記者在麥島美食街一家特色餐廳看到,店家將土豆絲做了改變,加了別的菜混在一起,要價高達26元。
一盤土豆絲兩個土豆,不過3、4元,油、鹽、醬、醋、煤氣、工資都是成本,但成本有限,其實,土豆絲真正貴的地方全是房租。餐飲店一位老板告訴記者,當我們吃下一盤土豆絲的時候,其中網點房租占了其中2/5,員工工資和水電費占了2/5,店家的利潤1/5。
云霄路一家咖啡館經理告訴記者,幾年前剛租這個網點時,房租遠沒有現在這么高,的確賺了一些錢。合同到期后,業主提高了房租,利潤一下子減少了一半。按照計算,一年要賣出去1萬5千杯才夠房租的成本,還要再賣出去1萬多杯,才夠所有的運營成本。
鋪租每年以10% 的漲幅增長
鋪租年年漲,是許多商家的一個大難題。記者調查了云霄路美食商圈,一家中等規模的連鎖餐飲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店鋪合同為5年一簽,鋪租每年都以10%的漲幅增長。該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該餐廳有兩個月是虧損的,其他月份也就是剛剛夠本而已。“租金帶來的壓力真的很大。”
面對租金的壓力,是否該漲價,困擾了餐飲界乃至各個行業。“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少人一聽到商家運營成本增加,都很擔心商家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餐飲行業陳經理告訴記者。采訪中他稱,由于擔心消費者有這樣的想法,從而導致更少人消費。他不敢提高菜價,反而推出特價菜來吸引顧客。客流量少時,還主動找個大團購網站合作,推出團購特價餐。
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多家餐廳和商戶都表示今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商家不太敢提價。有餐廳經理表示:“我們曾經一提價就沒客人了,生意差得太明顯了,誰還敢提價?”
為降低成本減少運營時間
記者調查云霄路商圈了解到,為了減輕鋪租壓力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帶來的困境,不少餐廳甚至縮短了自己的經營時間。“以前幾乎是全天經營的,晚上是通宵,24小時都有人,但現在為了減少成本,通宵取消了。”一家中式餐館負責人劉經理告訴記者。
“目前餐廳的運營時間是從中午到下午3時結束,然后下午5時30分再營業。晚上10點以后廚師下班,即使想加菜也不行。”劉經理稱,中餐廳的成本相對比較大,炒一個菜至少要好幾個師傅共同運營,因為炒菜師傅不切菜,切菜師傅不配菜。取消通宵后,雖然可能少賺了點菜錢,但去掉了好幾個廚師的工資費用,算下來成本降低了。她稱,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營業,水電費、人工都是要虧損的。
記者發現除了縮短經營時間,有的餐廳為了吸引客流還增加經營的花樣,記者看到有的米線店、砂鍋店,除了主打的菜品外,還增加了別的菜品,記者在一家米線店內看到了免費送餐的宣傳頁。
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多增加銷售收入,除了米線外,還增加了別的飯類午餐。“賺的錢都交房租了,為了能多賺點,只能增加花樣,周邊寫字樓比較多,為了搶資源,專門開通了免費送餐,下一步還打算考慮增設早餐。房租是固定的,但經營時間和方式很自由。”
房租太高,一家店兩門生意
記者來到了江西路與南京路交會處的一家女士衣裝店,店主劉女士反映說:“幸好當時合同簽了4年,等明年4月到期,房租一漲就要漲4萬元,如果經營沒啥改善,這房租都占我一年營業總額的2/3了。”劉女士感嘆道:“我都做好明年搬走的打算了”。
在劉女士對面的一家咖啡店,楊女士說道:“我的店這是第一年開,房租能占營業總額的1/2,再排除人力、原料等成本,現在基本不盈利,而房租每年還要漲。”在云霄路,記者看到一家美發店正在裝修。記者前往采訪了店主,劉先生說到:“簽約簽了3年,16萬元/年,房租壓力很大。”劉先生還反映到,上家也是一家美發店,房租15萬元/年,我們轉過來就變成了16萬元/年。
南京路與閩江路交會口處,老轉村山東菜館將一樓靠南京路一側的網點租了出去,現在租出去的網點,又將網點出租。同安路上一家菜館,將一側的位置租給了華夏銀行。店老板告訴記者,銀行有意出租,我們也有意租,他們方便了居民的業務,我們也減少了房租的負擔。
同樣,記者在同安路上看到一家藥店,門口一側的位置租給了煙酒批發店。煙酒店老板說,“我們做的是小生意,這個位置不錯,但讓我自己租下來,我肯定賠本,這樣合租,一個位置兩家租,多了一個項目,還減少了成本。”
臺東旺鋪一平米一天16元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青島租賃市場熱門商圈排名中臺東排名第1位,熱門商圈中市北區有4個,李滄區2個,開發區2個,市南區2個。根據科威國際不動產提供的數據,臺東商鋪租金進一步上揚,沿街旺鋪房租租金達到每天16元/平方米左右,價格處于高位。
商鋪銷售價格方面,區域內的中聯·錦繡商街商鋪面積116~140平米之間,價格26000元/平米~40000元/平米不等,均價30000元/平米左右。十五大街的商鋪價格更高,最小25平米,均價50000元/平米。整體看,臺東商鋪的售價普遍是同等區域住宅價格的2~4倍。李村商圈方面,從最早的利客來、嶗山百貨、北方國貿的三足鼎立,再到寶龍、萬達以及樂客城等商業大鱷的強勢進駐,勢頭依然很猛。李滄萬達廣場面積90平米~315平米,價格是20000元/平米~30000元/平米,金街的售價為30000元/平米~40000元/平米,李滄寶龍城市廣場商鋪100平米左右,400萬元/套。
稅費提高轉移給租賃客
最近兩年,臺東商圈、李村商圈等區域的商鋪不僅是租金在上漲,房價也漲了。究其原因,稅費的調整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2011年下半年開始,市區的商鋪轉讓和轉租稅費都有調整。根據規定,個人出租非住宅的,應按規定繳納營業稅及附加、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房產稅等稅收。需提供材料包括房屋租賃合同、租賃雙方的有效身份證明、租賃發票等。個人出租非住宅的,月租賃金額小于5000元的,綜合征收率為12% ,房產稅應納稅額=租金收入×12%;月租賃金額大于等于5000元的,綜合征收率18.65% 或18.7% ,包括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其中營業稅應納稅額=租金收入×5%,城建稅應納稅額=營業稅×7%,教育費附加應納稅額=營業稅×3%,地方教育費附加應納稅額=營業稅×1%或2% ,房產稅應納稅額=租金收入×12%,土地稅應納稅額=租金收入×0.5% ,印花稅應納稅額=租金收入×0.1%。
目前在臺東和李村商圈,單套商鋪月租金超過5000元的還是很多的,接近20%的稅費。“房東在登記備案后,這些稅費很難逃避。這和住宅交易的稅費一樣,很容易轉嫁給租賃客,以前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太平洋房屋山東區域總經理林憲周分析說。
商鋪出售也是這樣的情況,商鋪屬于非住宅。根據兩年前實施的通知,個人辦理非住宅過戶手續的,應先向稅務部門提供土地稅、房產稅及其他稅收的繳稅憑證;無法提供的,應當補繳應繳納的土地稅、房產稅及其他稅收,才能辦理過戶手續,稅務部門對此類過戶房屋進行前置審核及現場查看,并自受理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通知納稅人辦理納稅手續。需提供資料包括土地證、房產證、取得房產的原始發票、契稅稅票或各項費用明細表等。
羊毛出在羊身上
房租價格高漲在推動物價上漲,進而推高CPI的過程中出了多少力?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專家委員會產業經濟組專家劉文儉表示,從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房租高漲是推動物價和CPI的重要因素之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房租是商鋪經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成本肯定都算在了最終的商品價格上。房租價格高了,商品的價格肯定相應上漲。”劉文儉舉例說,同樣的蔬菜和水果,市南區閩江路附近的農貿市場里賣的,肯定就比市北區長沙路、黑龍江路附近農貿市場賣得貴。
在劉文儉看來,近年來興起的網上購物,就是典型的例子。“網上商城的商品之所以比實體店便宜,就是因為它節省了很大一部分房租的費用。”劉文儉表示,受網購的沖擊,很多實體店越來越蕭條,例如青島市有名的遼寧路科技街。
事實上,房屋租金的上漲早已經進入到決策層的調控視野。早在2011年2月,新的《商品房租賃管理辦法》就已經出臺,其中明確規定房屋租賃合同期內,出租人不得單方面隨意提高租金水平。當年4月份開始施行的《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也加大了對低價收進高價租出等房屋中介價格違法行為的打擊和處罰力度。
漲幅最大
2年半,租金從0.8元漲到3元
最近兩年,城陽區商圈的崛起非常搶眼。利群、樂天瑪特、奧特萊斯、寶龍等知名商業大鱷均已進駐正陽路。早期的城陽寶龍城市廣場、青特上豪廣場商鋪現在已經全部售罄。地處正陽路與春城路交會處的魯邦國際風情街打造集休閑、餐飲、娛樂、旅游、觀光、購物、體驗為一體的充滿活力的商業步行街。兩年半的時候,正陽路這里的網點租金每天大約是0.8元/平方米,現在漲到3元/平方米左右。
“包括城市建設、規劃、交通非常好,還有它的人口和消費能力也非常好。整個城陽區100萬人口,這個消費力支撐是很大的。城陽區的住宅銷售量很大,說明大量的人口正在向城陽聚集。另外,北邊很近的地方就是即墨,即墨市區有40萬人口,而且離正陽路只有十分鐘車程。”太平洋房屋山東區域總經理林憲周向記者介紹說,當然并非沒有風險。目前,城陽商業項目比較多,而且比較集中的上市,必然會引發比較激烈的競爭,所以也不是個個都能生意興隆,這就需要投資者看明白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市場定位,搞清楚經營者和持有方,這樣才能賺得最大利益。
記者 連茂明 李晨 李瑋 見習記者 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