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8日訊(記者 周歷 通訊員 董豐超)目前是大蒜收獲的季節,記者今天從在商河白橋鎮大蒜生產基地的地頭看到,成片剛收獲的大蒜被晾在路邊,像去年那樣各地客商前來搶購的熱鬧景象卻已經不再。記者獲悉,基地的10萬噸大蒜已陸續收獲上市,但今年全國大蒜種植面積擴大,又獲大豐收等原因,收購價格從去年的5元/公斤跌至1元/公斤,最大降幅達八成。
今年大蒜增產供大于求
“今年的大蒜行情真是坎坷啊!”商河縣白橋鎮大蒜種植大戶李孝平說,5月19日的一場小范圍冰雹,把白橋鎮部分剛剛成熟收獲的蒜薹砸傷了,造成1/3減產,不少客商不愿意購買,價格從冰雹前的2.5元瞬間跌至1.3元。“到了現在大蒜成熟的時候,價格又跌的這么厲害,每畝地種大蒜的成本是2000元,按照目前的價格,今年連蒜薹加大蒜每畝地收入也就2500-2600元,剛夠成本。”李孝平說。
李孝平除了自家種了20多畝大蒜,還是鎮上40多名大蒜經紀人之一,去年經他手銷售大蒜達1萬噸,全鎮80%的大蒜都通過他們銷往臨沂、濰坊、泰安、萊蕪、日照以及東北三省等地。
山東大蒜占全國種植面積的80%,除了白橋鎮,金鄉縣的大蒜今年同樣遇冷。有數據顯示,2013年金鄉新蒜開始收獲后,價格低迷,鮮蒜價格從去年的5.4元/公斤—5.6元/公斤,下降到1.1元/公斤—1.8元/公斤。
造成低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大蒜價格較高,今年全國各地種植范圍都有所擴大并豐收增產,僅商河縣,白橋鎮就帶動周邊鄉鎮大蒜種植面積增加10%。“今年我給客商們打電話,都說現在價格低,想再觀望觀望,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李孝平說。
據部分大蒜經紀人介紹,全國去年收獲的大蒜至今還有14萬噸—15萬噸的庫存,由于今年市場價格過低,因此仍在囤積。這也是許多經銷商不敢過多收購大蒜的另一原因。
大蒜加工企業治污成瓶頸
據了解,白橋鎮是濟南市唯一整建制大蒜生產專業鄉鎮,大蒜種植面積達7萬畝,主要包括蒼山白皮蒜和蘇聯紅皮蒜等品種。其中,紅蒜產量約3200斤/畝,白蒜產量約2000斤/畝,全鎮今年大蒜產量達10萬噸左右。
如此大的種植規模,除了外銷以外,當地大蒜的加工企業也曾是大蒜的主要銷路之一,全鎮大大小小148家大蒜加工企業可以將本地產的白蒜全部消化,甚至還需要去外地采購。記者了解到,由于今年我市及商河縣對于排污企業的管制,該鎮所有大蒜深加工企業全部關停。白橋鎮副鎮長王剛介紹:“沖洗蒜片后的水不屬于化學污染,但是這種水大蒜氣味很大,沒法儲存。我們的企業倒是都有污水凈化設備,但處理過后的污水也難以達到國家環保標準,所有加工企業只能暫時停產。企業無法收購,也確實影響了本地大蒜的銷路。”
有產量還需要有銷量
白橋鎮種植大蒜已有30多年的歷史,為提高大蒜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該鎮邀請山東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相關專家成立了大蒜專家指導組,并建立大蒜良種示范園,先后培育出了魯蒜王、魯優1號、魯優2號、雙豐1號等優良品種,去年又引進了彭縣早熟、金蒜一號等品種。目前商河白橋大蒜已全部達到綠色農產品標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我們已經完成,但是產業結構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剛說,大蒜屬于蔬菜類,調味品,因此極易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很大,若要穩定蒜農收入,必須解決深加工和訂單式銷售的問題。記者了解到每年4月商河縣都會召開大蒜銷售洽談會,同時,白橋鎮政府和大蒜經紀人也通過網絡、電話、發邀請函等方式,積極邀請外地客商前來選購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