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王玲)昨日上午,由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及市個私協會聯合舉辦的2013年全市民營企業大學生招聘會,在山東大學(威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舉行,包括山花地毯集團等在內的我市89家民營企業入場招聘,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1700余個崗位,本次招聘會共達成就業意向560個。
本次招聘會上,近一半民營企業給出的崗位要求僅為大專以上學歷,有的企業甚至表示愿意接納中專、高中求職者,這無疑給很多低學歷求職者提供了相對寬泛的求職機會。市工商局最終統計數據顯示,昨日入場招聘的企業共89家,提供了1700多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機械設計、電子、市場營銷、會計、計算機等當下比較熱門的崗位,求職者來自山東大學(威海)、哈工大(威海)、威海職業學院以及全國各地的大中專畢業生。據悉,現場共達成就業意向560個。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已經發展到2.7萬戶、個體工商戶8.7萬戶,從業人員達45.6萬人,民營企業在推動我市經濟發展以及吸納勞動者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企招聘,“一見鐘情”不容易
——2013年全市民營企業大學生招聘會現場掃描
5月26日,2013年全市民營企業大學生招聘會現場,前來求職應聘的大學生寥寥無幾,大多數民營企業展臺前門可羅雀。3個小時的招聘活動,招聘企業最多收到了10余份求職簡歷,有的企業一份求職簡歷都未收到。
解決了國內80%城鎮就業和90%新增就業的民營企業,被視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多形式多渠道就業的重要力量。而今年是全國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在這個“最難就業季”,大學生為何對民營企業招聘會反應平淡?招聘企業又是如何招賢納才的呢?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現場】
企業招聘杠杠多
應屆生難尋崗位
當天上午,記者見到來自青島理工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梁文英時,她已在招聘會上轉了近兩個小時。
“拿了這么多簡歷,可感覺沒地兒投,很多企業都要求有工作經驗,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梁文英告訴記者。
梁文英的老家在環翠區,在家門口找個工作是她的心愿。可她慢慢發現,實現這個心愿有點難。“從年初到現在,我參加了多場招聘會,要不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要不投了簡歷沒有回音。”梁文英坦言。
與梁文英一樣遭遇的還有來自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的苗砢淇。現場,苗砢淇將第一份求職簡歷遞給了威海泓淋電子有限公司。
當記者問道為何選擇該公司時,苗砢淇說:“他們公司招聘會計,而且沒有要求有工作經驗。”當記者追問是否了解該公司時,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苗砢淇告訴記者,在她看來,不管民企還是國企,有發展潛力而且能給她展示的平臺就行。就這樣的要求,實現起來都很難。
采訪中,記者發現,“經驗”成為會計、管理以及部分技術類崗位的“硬杠杠”,不少企業都對此作出了要求。
在此次招聘會上,高區某軟件企業亮出了net高級軟件工程師、軟件項目經理、區域商務拓展人員等職位,薪酬待遇都不錯,但無不要求“有工作經驗”,讓不少大學畢業生望而卻步。
“我們企業的訂單非常多,活都干不過來,我們要招聘沒有經驗的大學生,還要拿出部分人力帶他們,就更忙不過來了。”當記者問為何只招有工作經驗的人員時,該企業招聘工作人員解釋說。
記者同時還發現,門檻決不是企業設置的唯一招聘門檻。“只要男生,不要女生”,也出現在一些企業的招聘簡章中。
當天,海馬集團打出了“駐外銷售人員”的招聘簡章,但在這一職位后面的備注里,標有“男,1.75米以上”。在記者詢問其中的緣由時,該集團招聘人員只說了一句“女生干這個不方便”,隨后就拒絕接受采訪。
記者看到,在當天的招聘會上,各企業、崗位給出的基本月薪集中在1800元-2500元之間。如果想拿到更高的薪水,則需要更多的工作經驗或者別的條件。對此,一名招聘人員告訴記者,隨著人才成本的增加和人才流動性增加,為減少人力財力的投入,民營企業在選人用人時非常謹慎,有時會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

【憂慮】
保障待遇不理想
進民企缺少安全感
當天的招聘會上,盡管金螞蟻集團首次亮出了經理助理(后備干部)一職,但招聘人員宋修濤的收獲仍然甚少。“過來應聘的畢業生很少,就收到兩份簡歷。”面對這一狀況,宋修濤顯得十分冷靜。
宋修濤告訴記者,招聘會上冷清場面,一方面是由于威海的畢業生生源少,另一方面是畢業生求職期望值高,不愿從基層做起,還有一點就是部分民營企業在管理、保障方面與國企還存在差距。
如其所說。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保障待遇”“發展空間”等成為大學畢業生是否選擇民營企業的焦點。
“到民營企業,總感覺沒有安全感。”山東大學(威海)的應屆畢業生張宇的感受源于切身經歷。“從去年到現在,我跑了好幾場招聘會,發現民企和個體企業的社保福利與國企、外企比存在差距,比如住房公積金,同一個城市最多的能差十幾倍。”
除保障待遇外,一些畢業生還表示,民營企業雖然有發展,但與國企相比,民營公司的規模普遍較小,鍛煉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有限。
來自煙臺大學的李卓則十分看中“發展空間”。“我是學英語專業的,很多企業只要求你有工作經驗,對于進公司后是否有進一步培訓或出國鍛煉的機會,給出的說法不明確,去這樣的企業會感覺未來很渺茫。”
【實戰】
總經理出馬現場簽約4人
“兩個小時,正式簽約4人。”昨日冷清的招聘會,并未影響威海時尚建材有限公司趙建惠招賢納才的計劃。其“另類的業績”更是引來了參會企業關注的目光。
時尚建材有限公司當天計劃招聘6人,包括了管理、會計、建材等專業。這家公司的招聘絕招到底在哪里?
采訪中,記者發現,與別的企業不同,威海時尚建材有限公司的攤位前,除了兩位招聘人員外,還有總經理趙建春。
“我的作用就是靈活招聘,因才招聘,應聘者提出什么條件我現場就確定,非常優秀的人才我可以給他高待遇,互相看好了現場就簽約。”趙建春告訴記者。
在現場的招聘中,趙建春更是招招迎合了畢業生的求職心理。給平臺就是他招賢納才的重要一招。
當天,山東大學(威海)會計專業畢業生劉峰剛來到了威海時尚建材有限公司展位前。雙方簡單了解情況后,趙建春說:“如果你想來,干財務出納,實習期三個月,之后你要獨當一面,管理公司現金流。”
不僅如此,趙建春還承諾,干一段時間,如果不想干會計一職,還可以到采購等崗位鍛煉。只要想干,公司就會給他提供平臺。聽完,劉峰剛毫不猶豫地簽訂了合同。
谷明也是威海時尚建材有限公司當天簽約的畢業生。他告訴記者,時尚建材有限公司吸引他的,是逐月遞增的工資激勵機制。
“實習期三個月,第一個月2000元,之后每月增加200元,轉正后,公司待遇提高不說,每年都會增長。我覺得這種機制很好,不像有些企業不僅實習期界定不明確,而且工資待遇漲幅很慢。”谷明說。
趙建春說,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人才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但不得不承認,一些民營企業在招人、用人、留人的觀念和行為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解決人才問題,民營企業必須既要舍得花錢又要給平臺,既要靈活招人又要善于用人。
(文/記者 王玲 圖/記者 夏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