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一大早,威海港客運分公司經理劉建濤便匆匆趕往位于經區海埠路的威海新港。8時許,劉建濤準時到達新港國際客運中心一樓大廳,見到了等候在那里的施工方代表。簡單的交接儀式過后,劉建濤接過了客運站鑰匙。“這標志著施工部分已經完工,客運中心具備了使用條件。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協調海關、海事、檢驗檢疫等部門盡快進行二次裝修,為6月中旬客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做準備。”環顧四周,劉建濤臉上露出了笑容。
■客運中心
參照一流機場、客運中心標準
建設東北亞旅客集散地
當日上午9時許,新港國際客運中心鑰匙交接完畢,劉建濤帶領記者參觀了這座扇形環狀,總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總投資2.1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
在寬敞氣派的一樓售票大廳,藍色、黑色的機場式指示牌已經高高懸掛起來。“國際售票廳”“安檢通道”“外交禮遇通道”“國際離港”“國內離港”“中國海關”“中國邊檢”……指示醒目、明確。服務臺、售票、檢票等處的網絡線路、辦公設施正在加緊安裝,檢驗檢疫、邊檢、海事等部門的辦公區早已規劃完畢。這里承擔著國內出港旅客安檢和行李托運,國際出港旅客安檢、出關和行李托運,以及國際國內到港旅客出口的重要功能。
沿電梯進入地下一層,面海一側,工人們正抓緊對國際國內候船廳、貴賓候船廳、母嬰候船廳以及可容納450輛車的停車場,進行二次裝修。客運站二層,則專門為旅客設置了餐飲商業區,目前正在招商中。
“整個客運中心共四層,皆參照國外內一流機場、客運中心標準進行裝修,安裝了中央空調等先進設施,投用后,將成為面向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化旅客集散中心,年發送旅客預計達到200萬人次,比老客運中心翻番。”劉建濤說。
出門來至站前廣場,一派忙碌景象,施工方正對地面進行最后的綠化。與此同時,廣場西側,33間商鋪正在加緊建設。老威海人都知道,老港客運中心在建成使用后的較長時間里,曾帶動了周邊商貿的發展。如今,隨著新港客運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商機必將再次被激發。
“新港客運站規模、設施都無與倫比,可是這里距離市區有1個多小時車程,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于到老港坐船的市民來說,會不會顯得太遠了?”記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劉建濤笑著指著廣場東側的一片開闊地兒介紹說,這里是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公交客運站。在此前市區就有53路公交途經威海新港的基礎上,公交集團還將根據客流情況增開或調整公交線路,最大限度地滿足旅客乘船需要。另外,火車站、汽車站近在咫尺,疏港路則將高速公路幾乎延伸到國際客運中心大門口,這些都為威海新港未來的客貨運輸打造了快車道。
■客運碼頭
兩個3萬總噸客滾泊位完工
將增加發往大連航班
“旅客從候船廳出來后,乘擺渡車即可抵達客運碼頭,非常便捷。”走出客運站大門,前往東北方向客運碼頭的路上,記者見到了長期堅守一線的威海港客運中心工程主管王凱。他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旅客登船,他們與公交集團合作,將推出4輛嶄新的大型擺渡車,讓大家享受到機場式的運送服務。
在客運碼頭,記者看到,兩個3萬總噸的國內客滾泊位已經建成,承重100噸的紅色浮橋隨液壓裝置上下浮動,遠遠大于老港區70噸的浮橋承重。附近,1個3萬總噸的國際客滾泊位也已經完工。不遠處,2000噸重的巨大水泥沉箱正在加緊制作,做好后將被運到兩個正在建設中的國際客滾泊位上,進行沉箱制安、胸墻澆筑等。
據介紹,整個客運碼頭采用重力式沉箱碼頭結構,規劃建造4個3萬總噸客滾泊位和1個2萬總噸客滾泊位,每年將國際、國內200萬人次的旅客和20萬輛次的滾裝車輛,輸送到大連以及韓國等地。
目前,老港客運碼頭的泊位共有4個,到大連的航班只有2班。新港將力爭再增開2班到大連的航班,同時也正在積極拓展韓國等國更多的港口航班。
“新港客運碼頭的建設,是為了適應大型客運滾裝船到港靠泊的需要,從根本上改善威海港的客運條件,有利于拓展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的競爭力。”王凱介紹說,新港區落址經區,輻射范圍更大了,離榮成、文登、乳山更近了,極大地方便了3個縣域的乘客。(文/記者 殷粉 圖/記者 夏志忠)
【市民心聲】
■劉文斌:盼著飯店生意紅火
在威海新港正對面,有一條海埠路,沿路分布著許多日用百貨、飯店等店面,劉文斌的海鮮店就是其中一家。他說:“整條街上,家家商鋪都熱眼盼著威海新港客運中心早日投入使用,俺們的生意也好早日紅火起來!”
6年前,劉文斌買下了經區海埠路、溝北村的一棟門市房,經營起了餐飲生意。那時,整個村子里只有兩家飯店,商店幾乎沒有。偏遠的地理位置,稀少的人流,讓商家的生意非常難做。近年來,隨著威海新港投入建設,人們看好了這里潛在的商機,飯店、商店一下猛增到了30多家。“我是一天天看著新港客運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人氣漸漸興旺,消費群體漸漸多起來,相信我是選對了做生意的地方。”劉文斌表示。
■李少燕:以后坐船不用繞道煙臺了
李少燕是乳山白沙灘人,以前常常坐船去大連探望遠房表姐。最近,聽說威海新港客運中心即將投入使用,還要增開到大連的航班,她高興得不得了。
“由于家離威海老港客運站比較遠,俺原先坐船都是去煙臺,現在新港客運中心建在了經區,再也不用繞遠道啦!”李少燕表示,新港客運中心能讓她少跑不少路,心里踏實了,甚至還可以在等船的時候,順道到威海探望已經工作的子女,真是太方便了。
■叢女士:家門口環境今非昔比
“以前的這里,道路坑坑洼洼,出租車都不愿來。”叢女士是威海新港附近溝北村的居民。她告訴記者,隨著威海新港建成,家鄉的環境今非昔比,寬闊的硬化路面,漂亮的綠化,讓許多外地游客眼前一亮,當地老百姓也深感自豪。
不久后,威海新港將成為東北亞旅客的集散地,人流、物流川流不息,各式各樣的流行元素在這里聚集,形成的將是一條條現代化的美麗風景線。叢女士說,她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了憧憬。
【新聞鏈接】
10萬噸級輪船可停靠貨運碼頭
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殷粉)5月3日,記者看到在貨運碼頭青威集裝箱碼頭東側,兩座61噸級的岸橋巍峨聳立在向北深入海中的一個碼頭上。這里就是總投資12億元,歷經5年建設的威海新港三、四期碼頭工程。碼頭岸線總長度為1855米,建設規模為兩個10萬噸級、兩個7萬噸級、兩個5萬噸級泊位。
據介紹,這里有通往日本、韓國的國外航線,也有通往青島、上海、廣州等地的國內航線。威海對外運輸的產品主要是輪胎、玻璃,國外運來的貨物以電子產品為主。
數據顯示,一季度,威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萬TEU,同比增長113.9%。“集裝箱運輸已經成為海上貨運的趨勢,集裝箱可以減少貨物的破損,是比較安全和便捷的運輸方式。”李超介紹說,近年來,為推動現代港口物流產業發展,我們著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進一步擴大港口吞吐量,為發展精品強港培育了新的增長源。
按照規劃,威海新港工程包括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工程、國際客運碼頭工程以及三、四期碼頭工程,工程完工后將成為“四位一體”的綜合強港。
老港原址將成旅游景觀地帶
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殷粉)日前,記者從威海港集團獲悉,隨著威海新港國際客運中心的啟用,位于市中心的老港將成為旅游景觀地帶。
老港碼頭前身是1918年威海商紳合資興建的勝德棧橋碼頭(因“勝德”二字左右橫排,后被誤讀為“德勝”),位于市中心,長期以來給市民乘船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迅速攀升的人流、車流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威海港集團總工程師宋西閣介紹說,同時,老港區只有3個5000噸級、1個16000噸級客運滾裝泊位,而如今開通的航線中,大連航線船型為15560總噸和10347總噸,韓國航線船型為24112總噸,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老港客運站客運滾裝泊位噸級明顯偏小,遠遠不能適應船型發展的需要。再者,老港區腹地資源太少、岸線布局分散,沒有改擴建條件,只能另謀發展出路。
啟用新港國際客運中心后,老港原址會做什么用途呢?“根據最新城市規劃,威海老港周圍屬于旅游景觀地帶,滾裝、客運、貨運則全部轉移至新港區。”宋西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