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 山東民營經濟乘勢騰飛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營企業”網絡媒體山東行紀要
山東作為我國沿海經濟大省,近年來,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步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求進的良好態勢。作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東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內生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營造良好環境 進一步推進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
山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顏世元在介紹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時表示,到2013年,山東省實有各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397.4萬戶,注冊資本金27201.3億元,占全部市場主體數量和注冊資本金的96.3%和54.7%。近年來,隨著山東省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民營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系合作的密切,涌現出了東岳集團、軟控股份、圣泉集團、歌爾聲學等一批在本行業、本領域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擁有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顏世元指出,今年可以說是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年,6月份,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召開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出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最大程度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從整體和長遠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12月份,山東省還將承辦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議暨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助推山東轉調創投資洽談會,加快“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推動山東省民營企業加強與海內外知名企業聯系對接,實現強強聯合,提升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為迎接這“兩個會議”召開,山東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近期專門組織力量,對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制約因素進行了深入調研,近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全省民營經濟科學發展的意見》,推動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放權、放手、放活,為民營企業發展松綁、助推,努力從思想上、政策上、輿論上形成重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釋放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強烈信號,最大程度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顏世元在接受采訪時,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為推動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顏世元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山東省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進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推動器和強大引擎。民營經濟已成為山東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既時也是山東省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城鄉居民獲得工資性收入和資本收入的源泉。此外,民營經濟也是山東省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助推器、助推新農村建設的有生力量。顏世元坦言,山東省民營經濟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總體上,與先進省份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潛力、就是方向。為此,山東省委省政府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的戰略舉措,作為實現工作指導重大轉變,切實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舉措來抓。近年來,為了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山東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破解發展難題,有力地促進了全省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經歷艱苦創業 民營企業都有感人故事
面對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忽視這些民營企業在創建初期所經歷的種種艱辛!叭嫔罨母镏械拿駹I企業”網絡媒體山東行接觸的民營企業,幾乎都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缺少資金、人才、場地、設備、技術等情況下,歷經千辛萬苦,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發展起來的。山東天岳作為國內從事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研發的領軍企業,由其主導研發并進行產業化推廣的第三代碳化硅半導體材料已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寬禁帶碳化硅半導體襯底領域岳已經進入世界10強,個別產品進入世界前兩位。已可批量生產2、3、4英寸高品質的半絕緣和導電性襯底材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提供該材料的公司,產品已持續供應中電集團等下游客戶。但在初入碳化硅半導體領域時,在缺乏資金、設備、人才和技術等支持的情況下,山東天岳董事長宗艷民冒著極大的風險將其從事工程機械代理所獲得的利潤全部投入第三代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在先后投入5億余元后,宗艷民和他的研發團隊終于獲得成功,實現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重大突破。宗艷民表示這份執著源于學生時期的夢想,材料專業出身的他深知基礎材料研究的突破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大學時期就立志做強材料報效祖國的他,并在此后多年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通過實現材料領域的突破來提升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在坐擁黃河入海之壯觀的東營市,作為民營企業代表企業的華泰集團如今已經是集化工、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是山東省政府直接調度的24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但在1979年成立之初,僅有56萬元資產和一臺破舊的小紙機,在初期的十幾年發展過程中,華泰集團經歷了國家限制鄉鎮企業發展、治理整頓、緊縮銀根、亞洲金融風暴,沒市場、沒資金、沒原料、沒技術、沒人才等困局,被同行看不起,被同行指責搶市場、搶原材料,企業面臨重重困難。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沒有被嚇倒,他帶領華泰集團堅持走低成本擴張、重組兼并、聯合收購、不斷調整原料和產品結構,使企業一次又一次走出困境,穩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華泰集團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李建華帶領廣大干部職工,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加快發展,短短20年,企業實現了四次大的跨越。華泰集團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氯堿鹽化工基地,完成了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三點一線”全國戰略布局,2013年銷售收入突破了400億元。李建華總結說,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使企業獲得了發展的機會,華泰集團才有機會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實力。
推進科技創新 民營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創新被許多企業家稱作企業發展的靈魂,沒有改革和創新,就沒有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更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尋求更大的發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營企業”網絡媒體山東行深入采訪和報道的民營企業,幾乎每家都有著精彩的創新故事。創建于1987年東岳集團,從38個創業者、兩臺被國有企業淘汰的舊轉爐起家,歷經近30年的穩步發展,已經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中國第一個氟硅材料產業園區。多年來,東岳集團堅持科技創新,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在新型環保制冷劑、氟硅材料、氯堿離子膜等方面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打造氟硅高新技術產業鏈。
東岳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制冷劑,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了對氟利昂的國產化替代。目前,東岳綠色環保制冷劑達31個品種,生產能力已達40萬噸,居全球第一位,成為海爾、海信、美的、格力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優秀供應商。而氯堿離子膜作為關系國家經濟安全和未來能源利用的世界性難題,幾十年來一直被美、日壟斷,東岳集團堅持創新和科研投入,并充分發揮氟樹脂基礎技術和產業大平臺優勢,與上海交通大學聯手攻關這一項目,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舉全省之力支持下,歷經8年終于攻克了這一世界級科技難題,徹底結束了我國氯堿工業受制于人的歷史,使中國氯堿行業從此有了“中國心”。近年來,全國多地霧霾頻現,讓纖維素乙醇燃料這個科學名詞成為一個網絡熱詞。纖維素乙醇燃料被看作是清潔交通能源技術發展的重要創新,我國也將纖維素乙醇項目列為國家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的產業計劃,并大力支持和引導相關企業在纖維素乙醇燃料方面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濟南圣泉作為專注于生物質能研發和應用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先后與國家工程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0余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從國外聘請了近30名世界級的行業前沿科學家,如今,圣泉集團擁有科研人員365人,形成了一支同行業一流水平的創新團隊。正是得益于這些創新人才和他們的創新能力,圣泉集團已經從秸稈里面生產出包括纖維素乙醇、纖維素、糠醛、木糖、高性能木質素、木質素燃料分散劑、植物纖維、活性炭等在內的20余種新能源、新材料產品。申請專利130余項,技術工藝全球領先,部分產品全面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曾在去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加快纖維素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緩解霧霾天氣發生”提案。對此,唐一林深有感觸地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發展生物質能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重要戰略措施,而我國生物質能資源十分豐富,每年有7.5億噸生物質急需綜合開發利用,其中用植物秸稈生產纖維素乙醇就是很好的開發方式。唐一林希望通過這一技術和產品的大力推廣,能夠解決目前由使用傳統燃料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目前生產纖維素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取自于玉米芯、玉米稈等,這不但減少了這部分閑置資源的浪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這一原料的使用還是可循環利用。
履行社會責任 民營企業不忘回報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營企業”網絡媒體山東行接觸的民營企業的民營企業家,幾乎都提到了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黨風建設。
教師出身的世紀金榜董事長張泉深知莘莘學子對優秀圖書的渴望,從而激發了他服務教育、投身出版、文化報國的夢想。張泉還深知,企業文化建設對一個科教文化公司在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那,世紀金榜逐漸形成了以“親情文化”、“責任文化”、“創新文化”、“感恩文化”為主題的企業文化體系。在黨風建設方面,世紀金榜創造性地提出了富有特色的“一二三四原則”,即“堅定一種信念、狠抓兩個幫帶、過好三個日子、堅持四為原則”,通過一系列具有企業特色的黨建活動,有效地增強了民營企業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華泰集團的造紙、化工、印刷等主要產業幾乎都是傳統的重污染行業,但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提出了“產量是錢,環保是命,不能要錢不要命”發展原則,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將節能減排與視為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華泰集團先后在投資15億多元用于環保事業,積極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節能挖潛,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先后淘汰了價值30多億元的15條高耗能紙漿生產線和9臺熱電機組。投資近4000萬元的6萬立方天沼氣回收綜合利用項目已于2013年5月份建成投運,年可節約標準煤2萬噸,實現節能效益1609萬元,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近5萬噸、二氧化硫2000余噸。在華泰集團紙業水處理廠區旁的一方池塘中,成群的錦鯉游弋在清澈的“廢水”里,無疑是注重環保的最佳例證。
地處東營的萬達集團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300多億元、員工13000多名,涵蓋化工、輪胎、電纜、地產開發四大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萬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尚永志不忘公益事業,勇擔社會責任。尚永志在接受采訪時謙遜地表示,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健康發展,能夠不斷促進社會就業和國家稅收,對社會發展來說就已經是在履行社會責任。其實,萬代集團在尚永志的帶領下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做的還有很多,他們先后為學校、醫院、希望工程、抗震救災、新農村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累計1億多元,贍養和安置社會四殘人員600余人,用實際行動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李留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