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2月27日訊 記者今天從省發改委獲悉,1月份我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多項經濟指標好于預期:進出口總額265.4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居沿海主要省市首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比去年12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為近10個月來最低漲幅。
1月份我省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8.7%和24.5%。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分別高于全國11.3個、8.1個和14.5個百分點,在沿海主要省市中均居首位。
雖然我省進出口增長較快,但企業訂單仍以短單、小單為主;特別是國際市場依然低迷,周邊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對我省出口企業形成了較大沖擊,外貿進出口仍面臨較大壓力,省發改委預計2月份進出口增速可能回落。
消費方面,1月份我省食品價格上漲3%,漲幅較去年12月回落0.6個百分點,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1個百分點。其中,油脂類價格同比下降3.4%,豬肉價格下降9.7%,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下降2.6%。
今年1月份,我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3%,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0.3個百分點,企業產品出廠價格有所回升。
【相關鏈接】
企業貸款難 沒有根本緩解 化解過剩產能是當務之急
據省發改委綜合處負責人介紹,成本較高仍是我省經營中的主要困難。從部分企業的情況看,貸款難沒有根本緩解。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德軍認為,從供給看,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對市場流動性控制比較嚴,而且貨幣的流向往往是房地產等行業,最缺錢的制造業等反而得不到充分流動性注入;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金融興起,銀行活期存款的喪失導致銀行財務成本高企,勢必會影響銀行的貸款選擇,這又加重了企業融資難。
省發改委在調研中發現,企業普遍認為化解過剩產能是當務之急。部分企業建議,更加注重用鼓勵“先進”的辦法淘汰“落后”,引導企業從量的競爭轉向質的競爭。
劉德軍認為,化解過剩產能問題上,關鍵是堅持市場導向,政府主要在技術、準入等方面制定標準,避免單純淘汰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大眾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