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盧青
昨日,濰坊市召開全市金融工作會議。會上,濰坊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市金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共分為六大板塊、33條。《意見》指出,爭取到2017年底,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以上、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初步建成金融創新活躍、草根金融發達、特色業態鮮明的金融強市和金融名市。
內容涉及多層次金融市場投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和中介組織、穩步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和金融要素市場、打造山東省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提升對重點領域和產業金融服務能力、改善金融環境等六大板塊方面。此次“金創33條”的出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是山東金改22條意見在地方的落地,同時又做了創新發展,“接地氣”成為此次金融創新的一大亮點,標志著山東金融改革進入全面落實階段。
濰坊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濰坊將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命脈來謀劃。此次召開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發布33條意見,更是全面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山東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要求,濰坊正在努力走出一條“實體型、草根型、民生型、創新型”的特色金融發展道路。此次金創33條的出臺是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山東金改22條意見,結合濰坊實際,走草根特色、金融創新的路子。
有關人士表示,該《意見》內容詳實、具體,沒空話、沒套話。“何時完成、具體由哪個部門落實,意見中都有明確規定,并給出了配套時間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見是由中共濰坊市委和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下發,一般而言,金融指導意見多為政府下發,由市委和市政府聯合下文還不多見,濰坊對金融工作的重視可見一斑。
發揮金融對轉型升級
支撐作用
此次意見的一大立足點就是把大力發展金融產業作為發展壯大服務業的戰略核心產業和主攻方向。
濰坊市市長劉曙光在全市金融工作大會上指出,下一步濰坊將著力優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金融保險(放心保)、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等第三產業。據悉,濰坊市在金融業發展方面,爭取2017年底,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占服務業增加值20%以上(截至2012年底,濰坊兩項指標分別是4.8%和13.3%,全省至2017年底目標分別是5.5%和12%以上)。
同時,濰坊將加強對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等重點產業的金融支持,大力發展供應鏈融資、金融租賃等創新型金融產品,豐富保險業務和品種,構建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的先行先試區,扭轉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的狀況。
此外,《意見》將充分發揮金融對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堅持有保有壓、有扶有控,限制“兩高一剩”行業、企業的信貸投放和融資活動,通過并購重組、發展并購貸款推動產業轉移、落后產能淘汰等工作,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生態環境建設。
打造全省農村金融改革
創新實驗區
在金融服務三農方面,濰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此次《意見》特別提出,將組建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立立足濰坊、覆蓋全省的農村產權評估、定價和交易平臺。
濰坊還將推廣訂單農業等新型融資模式,逐步擴大“訂單+信貸+保險”融資模式覆蓋面。推廣以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為核心的上下游融資模式,開發適合支持家庭農場的金融服務。穩步發展現代農業夾層基金,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做優做強。同時,濰坊進一步拓寬抵(質)押物范圍。配合農村產權改革,擴大蔬菜大棚、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產權抵質押貸款業務。開展農業大型裝備融資租賃等新型業務。完善基于農村產業鏈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融資和擔保服務模式。推廣社區股份合作經濟組織股權質押貸款業務。
此外,濰坊將推廣“農村新型社區金融”模式。創新社區金融服務模式,總結金融支持農民市民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做法,整合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源,設立農村新型社區綜合金融服務站,更好地為居民提供零距離金融服務。
緩解“兩多兩難”矛盾
劉曙光指出,要發揮好銀行主渠道作用,支持銀行機構下沉,引進新機構,鼓勵開展跨業跨區合作。做優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同時綜合運用多種金融產品和工具,擴大銀行信用規模,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著力推進企業上市,積極引導企業到場外市場掛牌交易,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和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在籌建民營銀行方面,濰坊正積極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條件成熟時設立1至2家民營銀行。目前,濰坊已有一家公司上報到省金融辦,爭取民營銀行的資質。此外,在濰坊市投資控股集團基礎上組建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明確發展定位,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同時,濰坊將打造“中國(濰坊)路演”品牌。鼓勵支持民間創業資本與國內外知名投行基金及相關機構合作,設立“中國(濰坊)路演”中心并正式運作,集創新創業投資、企業上市推介、新聞信息發布、金融人才培訓于一體的金融市場多功能中心。
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意見》特別提及,濰坊將引進和發展互聯網金融業態,積極對接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大型互聯網電商企業,爭取在濰坊設立線下供應、配送基地、后臺中心等。大力培育我市金融服務電子化和信息化自主品牌。鼓勵商業銀行和電子商務機構推廣應用網絡支付、手機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
打造金融安全區
金融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濰坊率先在全省組建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成立金融監管局是對金融辦職責的補充。原來金融辦的職能主要在于服務和協調,增加監管也是現代金融發展的需要。”濰坊市金融辦主任李傳順表示。
同時,濰坊將全力打造“誠信濰坊”,專門成立濰坊市社會信用建設領導小組,加快建設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服務中心。除此之外,濰坊還充分完善金融風險預警監控機制、金融市場輿情快速反應機制、金融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機等三套機制,加強對上市公司風險、民間融資風險和惡意逃廢銀行債務、非法集資等風險的防范和處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記者還得知,濰坊擬在4個月內集中對民間融資進行規范整頓,嚴厲打擊非法融資。《意見》也提及,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成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則,積極有序發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民間融資服務公司。規范發展網絡借貸公司,清理整頓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的投資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