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證報記者獲悉,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國資改革新方向之后,山東省已成立國資國企改革課題研究小組。該小組將結合中央精神及山東國企特點,草擬新一輪山東國資改革方案,該方案有望在2014年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出臺。
清理“包袱”
“山東地區的國企幾乎清一色都集中在第二產業上,基本都是些資源型企業,這些資源又控制著全省乃至國家的經濟命脈,所以山東地區的改革跟上海的改革可能有所不同。”山東省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
據該人士表示,未來山東國企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先淘汰部分落后產能,在對現有的優勢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擴張,隨后逐步控股一些優質民營企業和一定的金融資本,進行資源整合,將部分國企從單一資源加工型經濟向混合型經濟進行轉型,從追求企業規模化發展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化發展。
12月初,山東省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該通知不僅將企業上交范圍擴展到除文化類的所有國企,而且要求企業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由此前的10%提高到13.7%左右。其中黃金、煤炭等資源型企業按照企業稅后利潤的15%計算交納。
如此“擴圍提標”意欲何為?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了解到,“擴圍提標”后,增加的國資經營收益在預算支出上,將優先用于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支出,積極支持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其中對劣勢企業的清退是改革支付方面的先行之舉。
山東省財政廳認為,原預算實施范圍偏窄,不利于營造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影響國資預算的調控能力,也不利于從整體上推進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布局調整。此次擴大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提高省屬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對于增強政府預算調控能力,深化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分類監管
據熟悉山東國資改革課題小組的人士稱,山東國資改革擬在分類監管、政企分開及員工持股進行改革與嘗試。
國企分類監管是新一輪國資改革的邏輯起點。由于國企分類模糊,導致監管和考核難以落實到位。“明確國資分類監管思路可能成為該方案中的重要內容。”山東國資委相關人士如此表示。
該人士稱,分類監管之后,未來山東省政府對國企的監管將更具針對性。而山東資源壟斷型行業下一步改革重點是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
另外,加速優化國資的布局和結構,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推進企業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推進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釋放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是下一步山東地區國企改革的重點所在。
與上述分類監管相應的是激勵機制。山東省國資委相關人士稱,未來將在績效考核、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也會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其中包括市場化聘用制度、薪酬、員工持股等熱點問題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傳統行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低利潤以及市場低迷的困局,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據山東當地國資研究專家分析,未來相關國企不僅要進行資產整合,科技創新,而且還需將產業向海外擴張,加快國際化進程,以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