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本周發布《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5年淘汰8000萬噸鋼鐵產能。工信部17日解讀該文件時說,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主要是山東和河北兩省,其中河北6000萬噸,山東2000萬噸。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2%。由于需求不足,產能嚴重過剩,上半年重點鋼鐵企業虧損面達到40%。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17日上午在此間對媒體表示,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將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整合分散鋼鐵產能,推動城市鋼廠搬遷。
河北省是鋼鐵大省,且在地緣上環繞北京。去年以來,北京、河北霧霾天氣多發,也倒逼河北省進行鋼鐵行業結構調整。
工信部官員介紹,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分步驟進行,目前山東、河北兩省條件較為成熟。山東省鋼鐵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北省正在研究辦理結構調整方案。根據方案,兩省調整后共壓縮產能8000萬噸。
駱鐵軍說,“其他幾個省份也是產鋼大省,但還沒有明確的實施方案,考慮到化解產能過剩影響因素較多,慎重起見,提出全國范圍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在其他幾個省份,實行產能置換,做到不新增產能。
實際上,除鋼鐵行業外,中國在多個行業都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涉及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共5個重點行業,這幾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均在72%-75%之間,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一些地方過于追求發展速度,過分倚重投資拉動,通過廉價供地、稅收減免等方式招商引資,助推了重復投資和產能擴張”,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鄭立新說。
鄭立新說,這次提出化解產能過剩的方案,一是要嚴控新增項目,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二是要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三是淘汰落后產能,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駱鐵軍說,方案非常注重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比如,將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列為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和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省級政府對所有在建違規項目的整頓方案向社會公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此外,注重采取市場手段也是此次方案的亮點。駱鐵軍說,將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和環境保護稅立法;減少行政干預,清理廢除不公平的優惠政策,規范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