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產業,托舉山東省西部隆起
大眾日報10月4日訊(李劍橋 張海峰)西部經濟的隆起首先是產業隆起,良好的產業優勢奠定了西部隆起的堅實基礎。
聊城市有個“萬億工業”戰略,抓好投入過百億元的大項目,培植年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大企業,抓好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和園區,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元。
泰安市培強做大優勢產業,汽車及零部件、輸變電設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裝備制造四大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大規模,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左右。
位于金鄉縣的濟寧化工園,目標是打造百億企業,創建千億園區,已引進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206億元,在建項目9個。
臨沂著力培植千億級主導產業。設立了主導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培育提升機械、冶金、食品等六大產業。2012年,機械、食品兩大產業產值已經過千億。
“一圈一帶”兩大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特色產業和資源精深加工為突破口,建設產業基地,發展產業集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中西部地區一些產業不僅規模大,而且擁有核心競爭力。市場份額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甚或數一數二。這是中西部崛起不可或缺的。
濟寧的華勤集團與意大利倍耐力、美國固特異和凱雷集團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強強聯合,擁有年產120萬套全鋼載重子午輪胎、1000萬套頂級轎車輪胎的生產能力,是全球頂級輪胎制造商。
菏澤有個廣源銅帶公司,能生產厚度0.006毫米以上的高精電子壓延銅箔,是亞洲生產規模最大、裝備先進、產品水平領先的精密銅箔行業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同類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者之一。
中西部崛起需要這樣的企業,更需要這樣的氣勢。
省發改委主任、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務鋒說,“西部隆起,一定意義上是產業隆起。應當著力促進三次產業高度融合、轉型升級,做強現代農業,做優新型工業,做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能源、化工、有色金屬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基地’和裝備、醫藥、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
中西部地區是我省重要傳統農牧業區,僅糧食總產3014萬噸,占全省56.3%;西部區域內有47個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任務縣及后備縣。規劃提出建設魯西北平原優質農產品供給區、魯西南平原優質農產品供給區和魯中南山地丘陵優質農產品供給區三大優質農產品供給區。
“規劃制定充分考慮了中西部資源稟賦、特色產業和生態環境等多方綜合優勢,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基礎。”張務鋒認為。
加快建設西部經濟隆起帶,在充分發揮好傳統優勢的同時,必須選準著力點,突破瓶頸制約和薄弱環節,強化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支撐,把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盡快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短短一周采訪,記者發現,西部地區產業態勢正在發生可喜變化。現代農業比例在上升,戰略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服務業具備后發優勢。濟寧、棗莊、菏澤市依托資源優勢建成煤化工、石油化工產業基地;聊城市依托龍頭企業建成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有色金屬生產及深加工基地;德州市成為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臨沂市成為江北最大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之一。多數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