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原標題:山東舉辦研討會專家建言“金改”
9月10日,由濟南大學主辦的“山東金融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大學經濟學院舉行。這也是自山東省人民政府下達“金改22條”以來山東省內舉辦的第一個與金融改革相關的研討會。與會代表對“金改22條”所提出的目標內涵、實現金融改革目標的路徑和措施、金融改革的重點領域和突破口以及加快金融改革過程中如何防范金融風險提出了具體建議。
與會代表認為,“金改22條”是山東近年來出臺的與金融業發展相關的最全面、最專業和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金改22條”是山東省金融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不僅把金融改革作為新一屆省政府領導班子的工作重點,也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經濟發展和轉方式調結構指明了方向。
山東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王俠、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袁紅英等認為山東金融業占GDP比重比江蘇浙江和廣東都要低,這與山東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金改22條”提出,經過幾年打造與山東經濟發展相符合的市場化的金融體系,這對于山東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張鐵剛、山東財經大學教授張志元等認為,山東推動金融改革有著自身的必要性。“金改22條”的5方面、22條內容制定得很具體,也很有針對性,但是還應當有配套的制度和法規,以往過多的管制應當放松。
同時,與會專家還認為,山東要加快金融業發展,首先應該搞好農村金融和縣域金融。山東財經大學農村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家傳認為,農村金融是山東金融的短板,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山東缺乏涉農金融的信貸扶持政策。因此農村金融應該是下一步地方金融改革的重點。
此外,專家們針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的體制弊端,還從治理結構、股權安排、去行政化以及組建地方性金融監管機構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和具體構想。
山東大學教授胡金焱在會上認為,歷史上山東的金融業曾經發展得很好,比如早期山東的資本市場發展,那么為什么這些年落后,其中原因值得思考。山東加快金融業發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不能就金融論金融,在今后的金融改革中尤其應注意防范新的金融風險。
濟南大學教授孫國茂在研討會上說,“金改22條”提出的具體目標是用5年的時間建立現代金融體系。他認為,現代金融體系就是能夠服務于實體經濟并且不存在“金融抑制”的金融體系。孫國茂還對“金改22條”的實施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做好兩個結合。即與黨中央強調的“轉方式調結構”相結合;與發展非公經濟相結合。二是要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發展民間金融為突破口。三是要以現代金融體系和區域性金融中心為建設重點。四是要防止發生新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