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爛透了”,這是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見記者時經常說的一句話。黃鳴此言初衷,是因為這個行業有太多的黑幕。
從2012年8月開始,黃鳴連續8次朝著自己從事的太陽能行業開炮,用他的話說是“曝潛強標”,通過曝光行業潛規則,呼吁提高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大有一番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作為一個企業家,通過抹黑自己行業讓消費者擦亮眼睛,也算是一個善意的提醒,這種做法應該值得我們平民百姓感激才行。盡管如此,黃鳴依然不是太陽能行業的救世主。
為什么這么說?讓我們看看,一年以來黃鳴都曝光了些什么?魯大夫梳理后發現,諸如支架鐵絲易銹蝕、內膽易漏水、工程藏黑幕、安全隱患多、同行業騙取補貼、惡性競爭激烈、不銹鋼內膽易報廢、零部件鉛超標等等,這些行業潛規則,有的可以說是黑幕,有的也只是問題提示,除了某同行業企業騙取補貼具體外,其它的都是泛泛而談,依然讓消費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搞不清哪些有問題哪些才安全,總不能說整個行業只有皇明太陽能合格吧?
拿今年8月27日黃鳴曝光的太陽能零部件鉛超標這事來說,不僅僅是太陽能熱水器有,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也有,甚至所有水暖設備里的銅部件都可能會有鉛超標問題,專家也說,基本上所有黃銅都含鉛,只是含量高低的問題。這樣一個帶有普遍性的東西,不同的產品對身體的損害尚無定論,沒有確鑿的證據就公諸于眾,反而讓民眾不得方法,這和謠言又有什么區別?!
有質監局負責人就說了,如果要確定配件鉛含量超標,首先應當向質監部門提供不合格產品的名稱、種類等,由質檢部門進行抽檢并出具報告后“曝光”才具備說服力,沒有精確的數字報告,可信度值得懷疑。不就是這個理嘛!
對于他曝光的這些內容,相信行業里是存在的。哪行哪業在發展中沒有問題?一個再成熟的行業,也有參差不齊的企業,也會生產質量差距不等的產品,難道黃鳴不明白嗎?他肯定明白。既然明白,那黃鳴叫囂什么呢?
說到家,還是炒作,并且是赤裸裸的毫無底線的炒作。黃鳴此舉,無非是想通過他的影響和輿論的力量,藉此推動政府相關部門提高行業強制性標準的出臺,推動太陽能行業走向高端,這就與他推崇的所謂高端定位相吻合。同時,也可以繼續提高企業在行業里的知名度。此舉,已經是黃鳴慣用了多年的宣傳路數。在黃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每每“兩會”他都會準備幾十甚至上百個新聞話題,以引起記者的關注。
殊不知,炒作了這么多年,新能源概念炒完了,再炒行業黑幕,炒來炒去已經成為了行業公敵,企業內部并沒有實現太大的發展,經銷商矛盾頻出,上市偃旗息鼓,錯過了最佳的發展良機。
作為一個企業家,經營好企業是其天職,天天盯著行業黑幕,揭發行業短處,就有點不務正業的嫌疑。太陽能作為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黃鳴只有不斷提高其太陽能產品的性價比,才能不斷推動行業洗牌,將中小品牌擠出市場。如果一個自稱行業龍頭的企業,無法和小品牌抗衡這能說明什么呢?除了無能,還有什么?
因為,沒有爛透的行業,只有爛透的企業。(魯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