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撤銷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市北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市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行政區劃調整開啟了市北區融合發展的新征程。新的市北區,將在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全面提升綜合實力等方面,推出哪些重要舉措?
6月26日,青島市市北區委、區人民政府在一樓第一會議室舉辦了市北區發展戰略說明會暨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來自市區有關部門和企業界代表共一百余人出席了會議。市北區委書記惠新安在會上致辭,區長張杰發布了市北區發展戰略,區招商局進行了重點招商項目推介,總投資約330億元的16個重點項目在會上簽約。
市北區人民政府區長張杰在“2013•青島市北區發展戰略說明會暨招商項目推介會”上介紹,未來五年,市北區將全面構建“一帶突破、雙核引領、三區集聚、四軸展開、多園支撐”的空間布局,著力打造商務中心、創新高地、文化客廳、藍色新岸、宜居家園,加快建設高品質宜居幸福城區。

其中,“一帶突破”,就是挖掘利用17.83公里海岸資源,以國際郵輪母港城、歡樂濱海城、海岸生態經濟走廊建設為重點,打造膠州灣東岸濱海藍色經濟發展帶。
歡樂濱海城 位于膠州灣東岸的核心地帶,南北長3600米,東西長750米,距青島北客站3公里,流亭機場10公里,是青島重要的景觀門戶。這個片區規劃總用地約333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66萬平方米,規劃常住人口3.6萬人。將重點建設創意展示中心、水上巴士站、游艇碼頭和運動公園,集中打造總部經濟樓宇、游艇度假酒店、動漫主題公園等項目,構筑國際臨海綠色新城。目前保利香檳國際、數字文化體驗中心、濱海樂園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郵輪母港城 是我市發展藍色經濟和高端服務業的重要載體項目,位于青島港老港區,占地525畝,總投資50多億元,總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岸線長約1000米。主要包括3個郵輪專用碼頭和7.7萬平方米國際標準客運中心,可全天候停靠、接待世界最大型郵輪。郵輪母港碼頭主體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通過驗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大樓建設即將啟動。在這片區域,市北區將重點圍繞郵輪旅游、郵輪度假,大力發展文化休閑、星級酒店、高端消費、現代物流、商務辦公、郵輪服務等多種高端產品,規劃打造“國際購物天堂”、知名旅游度假區和東北亞重要的國際郵輪母港。
此外,市北區還將在環灣大道與鐵路之間規劃建設集觀光、旅游、商務設施為一體的海岸生態經濟走廊,打造濱海藍色發展大道。
“雙核引領”,就是將中央商務區、青島新都心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打造市北區新的文化行政中心、現代商務中心、高端居住中心。
青島中央商務區:位于青島市核心區域,規劃占地面積2.46平方公里,規劃總建筑面積600萬平方米,已列入青島市“千萬平米”總部商務區建設規劃。目前已累計引進中海、萬達、卓越、山東海運等投資過億元的項目30余個,總投資超過300億元。
今后,市北區將以創建國家示范中央商務區為目標,按照功能復合化、數字化、人性化、生態化的要求,建成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智能化商務樓宇集群,完善多層次、多類型的商務功能體系,集聚總部經濟、商務辦公、金融、信息、航運服務、建筑設計等現代服務業。
青島新都心:規劃占地面積3.98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約46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辦公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已列入青島市“千萬平米”商貿區建設規劃。目前,新都心有萬科廣場、佳世客購物中心、尼斯五星級酒店等各類項目48個,總投資約300億元。
下一步,市北區將把青島新都心作為新區發展的核心區域,堅持高端化、品質化發展,圍繞地鐵干線,集聚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和大型商務商業設施,培育現代商務、購物休閑、創業孵化、公共服務功能,使其成為市北區新的文化、商務和高端居住中心。
“三區集聚”,就是加快推進啤酒文化休閑商務區、大學科技園區和浮山商貿區建設,打造城市文化要素、科技創新要素和商貿服務要素集聚的產業高地。
大學科技園區:位于城區北部,面積約5平方公里。將以橡膠谷建設為龍頭,依托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青紡聯集團等創新主體,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的平臺優勢,按照校區、園區、社區“三區互動、融合發展”的模式,建設集教學、研發、生活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區,帶動城區北部改造提升,培育壯大科技創新能力。
青島啤酒文化休閑商務區:是青島市“十二五”重點項目。總規劃面積約4000多畝,其中核心區600畝。核心區規劃分為青啤市民廣場、青啤商務廣場、青啤商業廣場、青啤文化廣場等四個板塊,規劃總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
項目將以青啤百年老廠為中心,串連周邊的特色街區,著力打造國際知名的休閑商務區、國家級特色旅游社區、濱海都市時尚新天地。
浮山商貿區:位于城區東部,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目前已引進雙峰商業廣場、合肥路佳世客等一批重點商業項目。下一步,我們將促進優質商貿和公共服務資源集聚,將浮山新區打造成為集商業貿易、商務辦公、餐飲休閑、生活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貿新區。
“四軸展開”,就是依托地鐵線、主干道,規劃建設長沙路-大沙路、南京路-黑龍江路兩條商務發展軸和威海路-人民路-四流南路、膠州路-遼寧路-敦化路-遼陽西路兩條商貿發展軸,放大各功能板塊的聯動效應。
“多園支撐”,就是依托駐區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加快培育和建設科技街、建筑創意產業園等一批以研發、創意為主的特色產業園區,重點打造百洋醫藥科技園、生物科技產業園等4個百億級園區,成為促推城區轉型的有力支撐。
如百洋醫藥科技園,占地面積約150畝,將依托百洋醫藥知名藥品品牌及其研、產、銷運營平臺,規劃建設醫藥物流中心,建成膠東半島地區規模最大的GSP認證醫藥物流庫,打造集醫藥物流配送、藥品研發及企業總部于一體的醫藥現代化科技物流園區;
生物科技產業園占地面積約11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將依托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科研優勢,建設融合生物技術研發、學術交流、產品交易、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科技產業集聚區;
上市企業示范園占地面積約32萬平方米,將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占地資源小、產業帶動強發展前景好的上市企業及大中型企業總部集聚區;
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將深入挖掘一戰歷史和城市早期文化資源,建成集歷史保護、教育觀光、旅游休閑功能為一體的遺址公園。
未來五年,市北區將依托中央商務區、新都心等區域樓宇資源,重點引進大型企業集團區域總部和職能型總部,未來五年力爭打造年稅收過5000萬以上商務樓宇10座;提升發展商貿流通業,完善提升臺東三路、科技街、人民路等現有主力商圈,打造新的商圈,力爭未來五年,新建10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綜合體15座;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五年內打造4個產值過百億元的新興產業園區和8家產值過10億元的科技產業鏈企業;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依托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研發實力,將科大都市科技園打造成國家大學科技園,在橡膠輪胎等重點行業累計建成8家國家級孵化器和8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布局一批產學研示范基地。
“好風憑借力 發展正當時。”張杰區長介紹,對于市北這樣的一個老城區來講,不論是優化城區空間布局,還是提升產業發展層級,還是改善人居質量、優化城區環境,還面臨著危舊房改造的艱巨任務。市北區危舊房改造數量占到了青島市主城區的77%,與中心城區的地位極不相稱。未來五年,我們將著眼于城區功能的整體提升,全力推進危舊房改造、老企業搬遷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優化居民區環境“三改一優”工程,基本完成40片危舊房、剩余5個城中村改造任務以及53家老企業搬遷任務,改出一片空間、改出一片產業、改出一片環境。
本次簽約項目類別涉及危舊樓房、舊城、舊村改造項目共6個,總投資額近175億元人民幣,總規劃建筑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吸引了萬科股份、陽光新業地產、北大資源集團、深圳海岸集團等全國知名房地產商參與。另外,簽約項目涉及現代服務業類項目共5個,老企業搬遷類項目3個,電子商務類項目2個。本次簽約企業包括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山東能源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央企。(青島新聞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