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國有企業個大實力強,自有技術、人才優勢明顯;民營企業體量小,但體制機制靈活。山東省管國企借力民企之長補己之短,積極改革創新,降耗增效。
在世界500強企業--山東能源集團,一種嶄新的網上招標,今年4月份開始應用于集團大宗物資采購,這在國內同類大型企業中尚不多見。
山東能源集團國貿公司信息處主管王冰介紹說,在招標專家抽取的環節,選擇抽取專業,以及抽取人數,一點按鈕,立即形成需要的專家名單,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分鐘,相比原有的專家抽取名單,這個名單只有招標人知道。
山東能源整合了省內6家煤炭企業,一年大宗物資采購量高達100多億,網上招標要比傳統線下招標成本降低3%以上,一年就為企業降低成本3個多億。
山東能源集團國貿公供應處副處長孫允峰說,首先是招標更加規范,公平公正上,減少人的影響上更加規范;第二個效率更高,再一個減少了投標人的費用支出,不用到現場。
相比節省的這3個多億,更重要的是,網上招標有效切斷了可能產生的灰色利益鏈條,樹立了現代新國企的品牌形象。苦練內功,以內部小環境改善撬動外部大環境好轉,向管理創新要效益,兗礦集團拿虧損最為嚴重的煤化工板塊開刀,將旗下獨立經營的魯化和華泰兩家化工企業合二為一,互為首尾,整合效應日漸顯現。
兗礦魯南化工公司黨委書記王天峰說,通過資源的相互利用,打造化工企業吃干榨盡這么一個作用。從2012年5月到年底這段時間,我們算,整合效益就實現了3900多萬。
改革創新的觸角同樣延伸到了魯南化工集團的產業鏈條上,目前,第二輪承包經營正在開展,去年企業對7個相對獨立的化工單元承包經營,當年實現減虧增盈8000萬。亞砜裝置車間主任常春帶領團隊超額完成了130多萬的考核指標,年度實現收入400多萬元。
魯南化工集團亞砜裝置承包人常春告訴記者,以前是光生產,不銷售,現在是生產銷售一塊,壓力比較大。
壓力變動力,關鍵在機制,嫁接了民營機制的山東大國企,正活力迸發。
魯南化工總經理助理企管部部長張衛華說,國企決策要比民營企業稍微慢一些,決策慢半拍,想通過承包經營就是改變這種現狀,就是在國有體制下怎樣實現像民營企業去運作,流程簡化,決策更加快一些,效率提高一些,然后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直接指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