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原本經營正常,年凈利潤達1億元左右的央企子公司,自整體劃轉至另一家央企之后,短短3個月的時間,就走向了破產重組的邊緣,中間到底經歷了什么?
銀河紙業劃轉之后迅速走向破產
眼下,中、農、工、建、交等13家銀行和2家金融租賃公司正為山東臨清銀河紙業的40多億的債務發愁。
銀河紙業為中冶紙業集團子公司,歸屬于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下稱中冶集團),3月8日,中冶集團將中冶紙業集團100%國有產權無償劃轉至中國誠通。“我們當時覺得這對銀河紙業是一個好事情,這是一個做大做強紙業的信號。”為銀河紙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一位銀行人士表示,因為誠通集團是國資委批準的、唯一以林漿紙生產、開發及利用為主業的中央企業。
但進入3月份,事情的發展大出銀行預料之外,劃轉之后,原本信用良好的中冶紙業集團對銀行開始出現逾期。3月15日,中冶紙業在民生銀行(8.57,0.36,4.38%)的1億元貸款出現逾期,緊接著3月30日,北京銀行(7.97,0.30,3.91%)貸給中冶紙業的1億貸款也未能收回。
“這在國企中非常罕見,而且很少有企業在新劃轉之后就馬上出現逾期。之后中冶紙業每一筆貸款都出現逾期,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上述銀行人士稱。
到了5月份,銀河紙業公司內部開始出現破產重組的傳言,相關銀行也注意到了這一信息,并且發現銀河紙業的股權已被凍結。“只有在資本運作有大的動作時,企業擔心自己的股權被大的債權方凍結,才會先主動凍結自己的股權。這令我們很緊張。”
5月31日,主要債權銀行工農中建成立維權俱樂部,聯手要求誠通拿出具體措施確保債權人權益。6月3日經山東省臨清市政府、所有債權銀行對誠通聯合交涉,誠通派中冶紙業集團董事長嚴肅等與銀行開會商議銀河紙業的債務問題。
會上嚴肅拋出了破產重組方案,提出60%的負債留在老公司,與企業項目有關的40%負債及經營性資產劃入新公司中國誠通銀河紙業,職工人數由6000多人裁至2000多人,要求銀行對新公司基準貸款利率下浮30%,還明確誠通不會對銀河的原債務提供擔保和資金支持。
“這次會議就面對面地證實了誠通逃債的意圖。”該銀行人士稱,按照誠通的重組方案,老公司在重組后只剩下一個空殼和數千富余人員,銀行將不得不承受60%的債務損失。
銀行指誠通惡意逃債
在明白誠通的意圖之后,銀行希望能夠盡量阻止破產重組減少損失,但他們可以選擇的退路并不多。
通常情況下,企業若出現多次貸款逾期,銀行可以啟動保護機制。6月5日北京銀行5000萬貸款逾期后,查封了銀河紙業大部分銀行賬戶,卻發現賬戶里資金已經所剩不多。
更奇怪的是,賬戶里沒有資金的銀河紙業即便到今天仍能夠繼續正常生產。“我們了解到,企業短時間內現金流失嚴重,但銀河紙業現在還是三班倒,并且誠通控制了銀河紙業的原料供應和銷售回款,一次只買幾天的原料,用別的賬戶進行資金收支。”
據了解,中冶紙業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在整體劃轉前所有銀行債務一共為145億元,其中銀河紙業是中冶紙業板塊中效益最好的優質資產,2012年實現收入30億元,稅后利潤1多億元,雖然銀河紙業有40億元左右銀行貸款,但負債率僅為60%多。
因此,銀行維權聯盟認為,誠通對資金面良好、銷售生產正常的銀河紙業實施破產重組,顯然是惡意的。
且劃轉之時,中冶科工集團增資48億元現金作為解決中冶紙業集團債務負擔的資本金,國資委還同意對誠通集團現金增資30億元,以保證誠通接收中冶紙業集團后進行經營及財務重組的資金需求。
上述銀行人士稱,如果去掉銀河40億元左右的貸款以及誠通拿到的78億元現金,實際誠通接手中冶紙業的可稱之為負擔的銀行債務只有27億元,但中冶紙業的資產達200億元。“以27億元債務的代價換取近200億元的資產,如果這不是一次央企內部的資產劃轉,而是以這樣的優厚條件將該資產轉讓給民營企業,一定又會被詬病為一次國有資產的巨大損失。”
誠通導演破產重組或已成模式
該銀行人士表示,如果誠通集團一直拒絕對話溝通,銀行只能采取法律手段凍結查封銀河紙業資產,公司也將因此面臨破產清算。“如此一來,銀河紙業、銀行、當地政府都將成為輸家,未來以低價接手銀河紙業資產的公司就成了最大的贏家。”
該人士稱:“誠通有一個主業是資產管理,其官方網站上提到了幾種成熟的重組模式,有可能以前也這么做過。”銀行維權小組認為誠通集團在惡意破產方面或有豐富的經驗,從股權凍結、資金運作方式、重組方案,到目前不擔保、每債必逾,發展事態均在破產重組的軌道上運行著,銀行和政府只能被動接受。
據了解,誠通集團自2005年被指定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單位后,先后托管、接收了普天集團部分企業、寰島集團、中唱公司、中企國際、中包公司、中商集團等中央企業,托管華誠公司,積極參與國藥集團、北車集團、農業銀行(2.46,0.06,2.50%)等IPO項目,多次以債務重組的方式盤活國有資產。
“從企業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誠通的這些做法均無可厚非。但如果這樣的目的最終達成,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國有企業逃廢債運動的開始?這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不過又是讓國有銀行為國有企業買單,國有企業將包袱甩給銀行、儲戶和當地社會后再一次“斗志昂揚”的輕裝上陣。”上述銀行人士質疑道。
據其透露,當地政府已經多次到北京與中國誠通商議銀河問題,但尚無結果。新浪財經致電臨清市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了解詳情,被以“現在不方便說話”婉轉拒絕。
截至發稿之時,中冶紙業集團董事長嚴肅、銀河紙業總經理周啟紅的電話均無人接聽,新浪財經聯系到銀河紙業財務總監李守權,詢問公司的財務狀況,他表示:“我是新來的,不了解情況,你不要問我。”(淑靜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