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建議發展綠色交通應對汽車快速發展問題。作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青島正在積極構建自己的綠色交通體系,打造生態城市。
公共交通
實現“綠色出行”
在青島,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和機動車保有量快速上升,自行車早已淡出百姓視線多年。雖然新技術、新能源的的不斷應用正在改善機動車空氣污染程度,但相比之下,自行車還是更加環保低碳。
為了讓百姓出行更加綠色,青島交運集團近日宣布將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擬投資5億元,建成租賃站點2500個、自行車50000輛的青島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市場的調研和可行性分析已經完成,計劃明年初開始推行,到時候老百姓出門就可騎自行車了。”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表示。
如今,越來越多的固體天然氣公交車、液體天然氣公交車、電動公交車穿梭于青島的大街小巷,出租車中采用汽油和天然氣雙燃料的車輛也已經占到84%,青島以“低碳節能、便捷惠民”為鮮明特色的公共交通體系正在快速形成中。
據統計,目前青島市新能源運輸汽車的總量已經突破1.1萬輛,尤其是純電動公交車的數量已經躍居全國首位!2011年至今,已經投資5億元采購了1000輛新能源汽車,比例占60%。今年年底,青島市內六區所有的公交車都將換成環保型的,未來青島還計劃采購500輛電動公交車!鼻鄭u市交通委綜合運輸處段松海告訴記者。
186億打造
低碳環保交通體系
去年,青島市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后,青島市成立了市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完成了《青島市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涵蓋城市港航、道路運輸、機場、交通信息化等領域的33個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到186億元,試點工作已經于今年1月份進入到實施階段。
目前,地鐵2、3號線建設正在加緊推進,1、4、6號線也已經進入前期規劃階段。預計到2018年,青島將形成150公里的地鐵骨干網絡,基本覆蓋市內六區和主要對外交通樞紐。此外,青島主城區至藍色硅谷的城際輕軌有望今年全線開工,環膠州灣輕軌及第二條海底隧道也將規劃建設。預計到“十二五”末,青島將形成以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地面普通公交、出租車為主的公共客運交通體系,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地位。
談及綠色交通體系的建設,青島市交通委科技處處長張成榮表示:力爭到2015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更加完善,營運車輛、船舶、港口、裝卸設備結構更加優化,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更加合理,結構性節能取得明顯進展,節能技術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水平和運輸效率進一步提高。
新能源推進
遭遇“補給”瓶頸
近年來,既省錢又環保的“油改氣”頗受出租車司機歡迎,青島市區近萬輛出租車已有一半完成天然氣瓶改裝。但是,加氣站少,分布密度稀疏,加氣不方便,令出租車司機們十分頭疼。
環保公交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扒鄭u的天然氣環保公交車已經基本普及,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但是,加氣站建設卻滯后,影響了環保車輛的正常加氣!鼻鄭u市公交集團董事長邱偉方說,目前青島市有1500余輛天然氣公交車,專用加氣站卻只有3個,根本不夠用,經常造成附近交通擁堵,而且分布稀疏,遠途加氣還增加了運輸成本、降低了效益。下一步,青島還將新增一批環保公交車,加氣站缺乏問題會顯得更加突出。
最直接的解決辦法,自然是增加加氣站數量使其與需求匹配。但實際情況是,由于過去幾年規劃滯后,并未考慮到公共交通綠色環保的需求,市內區域可供建設加氣站的地塊極少。
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坦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瓶頸就在充換電站和加氣站上,解決了這個“補給”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會迅速提高。
據悉,今年交運集團將繼續推進新能源場站建設,完成萊西充換電站和南昌路、即墨、萊西、膠州、黃島、平度等6處LNG加氣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啟動城陽區、李滄區、金水路充換電站建設。至于電動公交車的推廣,交運集團已經與國家電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建設更多的充電站,使電動汽車充電難的瓶頸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