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三一?梁穩根說是人,從三一的核心層來看,除了17年來就一直跟著梁穩根的三位當年一起販羊的兄弟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還有1991年開始跟著梁穩根打拼江山,如今身為三一重工總經理的向文波以及1994—1996年間先后跟梁穩根創業的周福貴、易小剛、王佐春。
1983年,梁穩根大學畢業后順利地分配到位于七星街鎮的國營企業洪源機械廠。在當時群山起伏的鄉村中,大山深處的這家企業是不多的文明的燈火。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第二輪改革的發軔期,各種思潮正在涌動。新來的大學生梁穩根很快顯示了他的與眾不同,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辭去了安安穩穩的工作,懷抱做中國經濟試驗田的理想開始了自己的艱苦創業。
關于最初的下海故事,梁穩根總會提到販羊。1986年元旦,他得到消息,市場上一頭羊可以賺20多元。于是,梁穩根和其他3位伙伴毅然辭去公職,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貴州這些產羊較多的地方,但等買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漲的行情是由于外貿部門取消了一個大合同,過了元旦羊價就會跌。于是,他趕緊收兵,創業嘗試以失敗告終。
隨后做酒,也失敗了;再做玻璃纖維,還是失敗。幾次失敗的經歷并沒有改變梁穩根繼續創業的夢想。
通過分析,梁穩根決定開發當時市場上一種很缺乏的有色金屬焊料。1986年,梁穩根等4人從親戚朋友那里湊齊6萬元錢,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在一個地下室里,他們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實業報國之路。期間,他們通過100多次調整配方,幾十次改變工藝,他們的第一個產品——105銅基焊料問世。梁穩根把它寄給遼寧一個工廠,可不久,梁穩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貨——105銅基焊料的質量不過關。為確保來之不易的創業結出成果,梁穩根回到母校,請恩師翟登科教授來現場指導。1986年9月,他們終于掘到了第一桶金,收到了第一筆貨款——8000元。
初次告捷,梁穩根沒有就此止步。這時候的他開始思索如何走出去。他注意到當時國家巨大的基礎建設投入帶來的無限商機——“基礎建設我們雖然不懂,但基建行業的設備我們還是懂的!绷悍根毅然決定沖入這個向來只有國有企業敢做的行業——重工制造領域。1989年,梁穩根和伙伴們創建的小廠即實現收入突破1000萬元。從此三一重工走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