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記者從城陽區城市規劃建設局獲悉,城陽區2012~2030年的發展規劃成果已通過專家評審,城陽未來18年的發展規劃基本確定。在未來18年中,城陽區城市功能全面升級,強化復合型交通樞紐地位,建設濱海生態新城,并在教育、醫療、養老方面完善配套建設,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另外,該區將新規劃49所小學、22所中學,把優質教育資源導向新建居民密集區和教育相對薄弱區。
城陽區功能定位升級
“城陽現行的規劃編制于2002年,指導了城陽過去十年的發展。新編制的《青島市城陽區發展規劃(2012~ 2030)》,根據‘全域統籌 、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提出了‘兩心三軸、兩區一帶、六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城陽區城市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梁小平介紹,此次規劃中,成為青島門戶、北部副中心、總部商務城、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生態宜居新城,是對城陽區城市功能的新定位。
記者獲悉,城陽區將逐步由邊緣城區向大青島核心區轉變,其復合型交通樞紐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強化。規劃中提出,由于城陽并不具備修筑大噸位客貨運碼頭的條件,城陽將利用岸線發展環膠州灣旅游型水上交通,在流亭街道規劃3處旅游碼頭,為紅島及膠州灣海上旅游服務,開辟到青島、黃島的客運、旅游、海上觀光路線。未來還將建設上馬汽車站,為城陽區西部片區及紅島新區服務,甚至可輻射到膠州地區,與城區的汽車站形成兩個核心,形成開放式的公交路網。在雙元路以西、白沙河以東區域,還將規劃青榮城際鐵路汽車站,日發送旅客量約1.9萬人,主要為青榮城際鐵路城陽站疏散客流。
建成10分鐘公園步行圈
“生態宜居一直是城陽的發展特色。”梁小平介紹,根據規劃,城陽將依托山、海、河、灣、濕地等自然景觀資源,通過生態景觀節點及廊道、城市標志景觀區、城市軸線、城市公園等建設,打造膠州灣“山海相連、六河匯聚、藍灣綠網、浪漫現代、和諧宜居”的濱海生態新城。
梁小平透露,今后城陽還將加強城區的公園建設,規劃沿主要河流、交通廊道設置開放式的公園綠地節點。結合街道綠地、居住組團綠地,打造“10分鐘公園步行圈”,建設5處綜合性公園,20處區級公園和22處片區級公園,其中流亭街道和夏莊街道最多,將分別建設11處和10處公園。
新規劃49所小學、22所中學
在教育方面,城陽將建設一批現代化的教育設施,把優質教育資源導向新建居民密集區和教育相對薄弱區。未來將保留現有的三所高中,在流亭、惜福鎮、夏莊、城陽中心城區、棘洪灘和上馬重新規劃8所新高中,其中60個班以上的有6處。市屬高中也有兩處將在城陽建成,青島實驗高級中學和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將分別在城陽街道和惜福鎮街道規劃建設。初中將保留現有的12所,規劃新增22所,規劃九年制學校8所。小學將規劃新增49所,城陽區小學的總量將達84所。
另外,梁小平指出,根據最新規劃,未來20年內城陽區的百姓看病將更加便利。城陽區結合居住人口的分布,新規劃了7處醫院,分別位于城陽中心城區、惜福鎮、青銀路兩側、流亭等區域,預計總床位將達5000床。上馬規劃的綜合醫療中心將設床位約4000床。社區將規劃41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50處。值得一提的是,城陽還將按照居住組團的劃分,配建44處養老院,共計劃床位數為16000床,滿足居民的養老需求。
居住建筑85% 要集中供熱
今后的供熱問題也是市民關注的熱點。記者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城陽集中供熱普及率為57.2%,現有金田熱電廠、金海熱電廠、夏莊供熱站3個集中供熱熱源,周邊還有河套供熱站和上馬供熱站。目前這5處熱源的供熱能力有限,居民集中供熱區域主要集中在主城區、空港部分區域和夏莊街道。
在規劃中,城陽將劃分為5個供熱區,對現有的3處熱源進行擴建,并新建棘洪灘供熱站和惜福鎮供熱站,到2030年居住建筑集中供熱普及率將達到85%,工業建筑集中供熱普及率達65%。
本報記者 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