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秀波:演員先要改變自己那顆心,要像孩子一樣
2014年的電視熒屏誰露臉最多?相信觀眾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同一個名字:吳秀波。從暑期大熱的青春音樂劇《我的青春高八度》,到都市情感劇《離婚律師》,再到目前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馬向陽下鄉記》,吳秀波在其中飾演的各式各樣的角色都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氣爆棚的“萌叔”吳秀波也成為第十屆金鷹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的最有力競爭者。不過,演慣了都市劇的吳秀波給觀眾留下了都市精英的印象,到了《馬向陽下鄉記》中他搖身一變當上村官,以強烈的反差和吳氏喜劇風格給農村劇帶來新的風貌。近日記者通過《馬向陽下鄉記》的出品方山東影視集團專訪到吳秀波,談起戲路的改變,他表示,這不算突破。
演員接戲不去想“突破”
近幾年吳秀波的熒屏銀幕形象,離不開“時尚”、“精英”的標簽,無論是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還是電視劇《心術》、《離婚律師》,他以高學歷、高收入的城市精英人群形象,詮釋了大叔獨有的魅力,即便在《趙氏孤兒案》這樣的古裝影視作品中,吳秀波也成功演繹了古代士大夫的悲情。到了《馬向陽下鄉記》中,誰也想不到他會和村官發生關聯,可就是這樣一個村官,讓觀眾看到了新農村的獨特魅力。談及是否想通過“馬向陽”對自己的熒屏形象做一次大的突破,吳秀波否定說:“其實在演員接戲的時候,是不會去想象‘突破’這個詞的,因為這好像是給自己設定一個預期值,這個預期值致使他一定要分別于以前的角色。有人認為演員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人,其實不然,‘角色’都是準備好了給演員的。他們是編劇一行‘碼’出來的,再由我們演員去詮釋。其實不管拍哪個戲,在拍戲之前做的工作就是給自己放空,然后能安心進入角色,體驗角色環境以后,最后出來這個角色其實并不是自己可以設定的,而是拍戲的這段時間里生長出來的。
吳秀波告訴記者,他和馬向陽這個角色一樣,生活在城市,沒有去過農村,所以當初看中這部戲,是因為它和大多數來找他的戲,區別最大的是這部戲的戲劇環境!八l生在農村,它的環境是我感興趣和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我演戲去過很多地方,就是沒有去過農村。我接這個戲不是因為別的,至少在這部戲里我還有一部發動機可用,就是我對這個戲劇環境的生疏。演戲它是一個二度創作的過程,有了發動機才能調動起這個二度創作的興奮點,才能把人物詮釋得更好!
簡單的農村生活
《馬向陽下鄉記》故事剛開始的時候,馬向陽這個人物身上表現出來的對于整個農村環境的不適應,非常真實,吳秀波表示獲得這種真實的感受來自于自己的不適應。“其實這個不適應就是我身上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來源于真實環境的融和,當初接戲的時候我就跟導演說,你只要給我看一個真實的農村,我至少會給你一個真實的反應。我盡量用我的感受把觀眾帶入真實環境中,所有不適也好或者新奇也好都是在心里的真實感受。”劇中大槐樹村的拍攝地是山東淄博的涌泉村,在《馬向陽下鄉記》開播之前,涌泉村只是一個距離淄博市淄川區中心35公里遠的小村莊,盡管它原本已被開發成風景區,但是由于位于群山之中,來此探訪的人并不多。但自從吳秀波在這里當村官后,十一黃金周期間,涌泉村的游覽量直線飆升。對此,吳秀波笑說,當時拍攝時比較隱蔽,沒什么人知道!耙苍S我們的農村不能代表整個全中國的農村,在這個場地拍攝農村戲,讓我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我最初體會這個戲的環境,就是感覺我們到了真正的鄉下,我幾乎沒有特別認真地在這種地方生存過,我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每天回一趟住的屋子得走很遠,還得爬山,這里沒有任何城里的東西,咖啡廳什么的。但是在這里還有它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你每天出門不用想穿什么,穿個大褲衩大背心和一身運動服都行。這和在城市里每天西裝領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很舒心。第二就是在這里你心里只要專注兩件事:演戲和休息,生活變得特別簡單!
馬向陽這個角色,雖然是村官,但是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城里人,記者問吳秀波會不會演一個地道的農民,吳秀波說他也曾想過這個課題,“如果是讓我完全演一個非常地道的農民的話,我想需要一段時間去體驗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當中讓角色和我更加地接近,才有可能去表演。我覺得當一場戲開始的時候,作為演員你首先需要改變的不是劇本,不是臺詞,不是故事的框架,不是劇組的環境,你要改變自己那顆心,你要變得像孩子一樣,對任何風吹草動有所感悟,有快樂的感受和表達的欲望。對我來說,演戲不僅僅是表演,它是去體驗另一種人生的修行過程!辈贿^,吳秀波表示,演完“馬向陽”后,最近不打算再接農村戲,但“如果有不一樣的農村戲也有可能會考慮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