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自發地方債中標利率低于國債 非市場化因素受關注
繼廣東省政府開啟了我國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的破冰之旅后,山東省政府也于7月11日招標發行137億元的地方債。不過中標結果一出,便引起了眾多債券投資者的熱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政府當天上午招標發行的三個期限的“自發自還地方債”中標利率均低于同期國債收益率約20個BP。不少債券投資機構人士對此表示詫異,甚至有人調侃稱,“建議財政部委托山東省發國債”。
山東省財政廳給本報記者發來的郵件顯示,7月11日上午山東省在中債登已成功發行137億元的債券。其中,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債券分別為54.8億元、41.1億元、41.1億元,中標年利率分別為3.75%、3.88%、3.93%。而同期的國債收益率分別為3.95%、4.09%和4.13%。
一位不愿具名的債券分析人士表示,地方債的發行利率與國債倒掛,這樣的結果的確出人意料。“這并不是市場化的發行結果,這次發行山東向中標的八家銀行配置同等規模的財政存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致電負責本次債券發行的山東省財政廳國庫處,相關人士對給中標銀行配置財政存款的說法表示否認,“沒有,這只是他們猜測的”。截止發稿時,本報發給山東財政廳的采訪函暫未得到回復。
利率低于財政部代發
今年5月,財政部發布《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辦法》,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青島獲得試點資格。
在發債額度方面,試點地區實行年度發行限額管理,全年發行債券總量不得超過國務院批準的2014年全年發債規模限額1092億元。此外,6月份江西省已決定組建地方債承銷團,2014年地方債發行規模為143億元。寧夏也確認將招標5家主承銷商,計劃發行地方債券55億元。
今年6月23日,廣東省率先發行148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飲得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的“頭啖湯”。按照財政部要求的4∶3∶3的期限結構,廣東省發行5年期債券59.2億元,7年期債券44.4億元,10年期債券44.4億元。三期債券的發行利率分別為3.84%,3.97%和4.05%,低于財政部代發的地方債利率,與當時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持平(同期限國債利率分別為3.85%,3.96%,4.05%)。
上述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地方政府自主發債依靠的是地方政府信用,雖然評級均為AAA,但中標利率卻低于財政部代發代還地方債,山東的甚至還低于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國債,這說明了市場在定價和投標過程中存在非市場化的行為。”
前述分析人士認為,中標利率之所以遠低于市場預期,是因為自發自還地方債對于承銷商有一定中標考核要求,且以銀行為主的承銷機構為了維系與地方政府良好關系,保證地方分行的財政存款不流失,大多盡力支持發行工作,主動低位投標,從而推低中標利率。
據了解,根據山東省之前公布的發行文件,此次招標時間為7月11日上午9:50-10:30,采用單一價格(荷蘭式)招標方式,標的為利率,投標標位區間為招標日前1-5個工作日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待償期為5、7、10年的國債收益率算數平均值上下各浮動15%。
山東債務隱憂
本次發行主承銷商為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等七家機構。募集資金優先用于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普通公路建設發展等重大公益性項目支出。
也有債券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地方政府舉債方式、舉債用途及償還等機制尚未健全完善的情況下,如果不對地方債規模進行控制,則可能引發地方政府在公益、非盈利以外的投融資行為,增大腐敗和利益尋租機會,加大債務風險!
經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綜合評定,2014年山東省政府自發自還債券信用級別為AAA。評級報告中更多的是分析宏觀經濟狀況、山東省經濟發展狀況、財政收入、政府性債務情況等,而償債安排方面則較少。
評級報告中也表示,山東省尚有少量的逾期債務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管控。此前本報也曾報道過山東濟南市歷城區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貸款違約的情況。
前述分析人士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地方政府債的融資成本遠比城投公司低,而且項目的審查沒有城投公司嚴格,更易誘發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并加重地方的債務負擔。
發行文件顯示,截止2013年底,山東地區(不含青島)債務余額為7157.91億元,比審計署認定的2012年底的余額6393.08億元,增加761.83億元,增長11.91%。地方政府固有償還、擔保、救助責任的債務余額分別為4494.02億元、1277.79億元,1386.1億元,三者比重為63:18:19。
從資金來源看,山東地區債務來源銀行貸款占比為47.96%,發行債券占8.03%;供應商應付款(如BT回購和應付工程款)占15.26%,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4.48%,其他來源的債務(如政府轉貸借款和專項借款、企業借款、個人借款等)占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