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證券剛進行改革,放棄小包工頭制,改成大部制了,是參考中信證券(13.20,0.21,1.62%)的大投行體系”
理財周報記者 丁青云/深圳報道
齊魯證券投行業務又遇十字路口。
近日,理財周報記者多方求證,距離數名保代帶著十數名投行人員投奔宏源證券(24.96,0.85,3.53%)后,齊魯證券投行部再生動蕩,旗下某業務部20余人又整體跳槽至英大證券。
“我們確實招了一批齊魯證券的保代和其他投行人員,現在到位的大概10個,還有大概10人因為還有項目在會里,要等處理完項目的事情后再過來。”英大證券某投行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透露。
2012年,是齊魯證券投行拐點。這一年,齊魯證券遭遇了李黎明舞弊案、投行高層更迭、人員流動。據悉,近期,齊魯證券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原來模仿南方券商的小團隊作坊模式改革為中信證券式“大部制”,對兩年未簽項目者取消其津貼,試圖解決大鍋飯問題。
而國家電網[微博]旗下英大證券此番大手筆挖人,據其投行知情人士透露,“我們開的價是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一些。這一次我們的目標不是保投行牌照,而是要發力投行業務。”
20投行人員再演出走
頻繁流動,且為集體性遷徙,已成為中國投行常態。
齊魯證券,起也流動,落也流動。早期,齊魯證券靠大量挖角保代,迅速積累項目資源,與民生證券齊名,一度成為北方市場化最成功的投行新貴。
“我們是有一個部門去英大證券,估計有20個人左右。現在已經去了一半了,還有另一半因為一些項目還在會里,暫時還走不了。”齊魯證券某投行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證實。
據悉,此次投奔英大證券的齊魯投行人士,將被英大證券收編至其深圳團隊。這并非齊魯投行的第一次動蕩。早在去年八月,齊魯證券投行已經發生過大規模流動,原金牌保代陳正旭帶著近三十人團隊投奔宏源證券。盡管其后,齊魯證券官方澄清流失人員數量,但齊魯投行深圳團隊由此受到重創。
2012年時,齊魯證券在深圳設有業務五部、十一部和十三部三支投行隊伍,此前陳正旭所帶的團隊正是齊魯證券業務五部。
“現在已經到公司的大概10人,還有一半人估計要到在會項目完成后到位。”英大證券某投行高管透露,“我們計劃將投行人數擴充到60人,其中保代10到20人左右。”
也就是說,此番投奔英大證券的齊魯投行人員,將撐起1/3的英大投行。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擬IPO公司排隊數量已降至730家。而齊魯證券共有21個IPO在會項目,涉及32名簽字保代,IPO排隊數量排名行業第11位。其中,已通過發審委項目1個,初審項目8個,落實反饋意見10個,中止審查2個,
同時,證監會官網顯示,齊魯證券目前投行人數213人,其中保代60人,15個一級業務部。
“投行人員流動很正常。齊魯投行現在一切還算正常,在會項目基本沒有撤,要是IPO正常開閘的話,明年我們的業績會不錯的。”齊魯證券投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
優化整合改革陣痛
離開的人,應該仍然記得齊魯投行如流星般劃過的絢爛。
齊魯證券的投行業務在2011年出現了一次井噴。同花順(17.500,-0.23,-1.30%)數據顯示,2009年7月至今,齊魯證券完成了9單IPO項目,其中6單均在2011年完成。2011年,齊魯證券迅速崛起,排名第20位,排名提速一倍,為當年最顯眼的投行黑馬。
但隨后,大躍進問題開始暴露,加之IPO暫停,高度依賴IPO的齊魯投行隨即急轉直下。2012年至今18個月,齊魯投行IPO顆粒無收,僅完成9單增發、20單債券項目。相對213人的投行團隊,經營效率不高,壓力不小。
而自2011年以來,齊魯證券投行負責人頻頻變動。走馬觀花換了三位,從薛軍到李黎明再到鄧暉。薛軍時期,齊魯證券通過高薪大力挖保代,迅速累積項目。后招商投行空降的李黎明接替薛軍,但不久后因職務侵占、內部交易等違規行為東窗事發被捕,投行負責人位置由總裁鄧暉親自接管。
接手投行后,鄧暉開始對投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據了解,早在去年齊魯證券的中期會議上,總裁鄧暉投行的戰略定位為:調架構、優化人員結構、在非通道業務上全力以赴。
而實質動作,近期才開始。
5月13日,齊魯證券召開投行總部優化改革動員大會。董事長李瑋、總裁鄧暉、副總裁羅國舉、副總裁畢玉國、合規總監呂祥友和投行總部全體人員參加了會議。
齊魯證券董事長李瑋說,“優化改革是投行總部走出當前困境的必由之路。”其改革思路是,優化改革和業務轉型,豐富業務結構,實現投行業務多元化,改變過度依賴IPO業務的困局。
“我們剛改革了,放棄小包工頭制了,改成大部制了,參考中信證券的大投行體系。”齊魯證券上述投行人士透露。
“改革后,最大的變化其實還是薪酬激勵制度。以前保代不管簽不簽項目,每個月津貼7萬,還不包括工資。現在保代的津貼和簽字掛鉤,一年不簽項目,只拿3萬基本津貼,兩年沒簽項目,取消津貼,每簽一個項目增加3萬/月的津貼。另外,項目組的承攬和承做獎金比例提高了。”上述齊魯證券投行人士說,“以前保代做項目沒積極性,項目組人員也沒積極性。現在好一些了。”
改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齊魯證券投行困境?多名齊魯投行人士均表示,齊魯證券投行雖有山東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但畢竟是地方券商地處偏遠,很難做大。
“當地政府對齊魯證券的支持全國獨一無二,仍留不住人才,所以還是應該鼓勵競爭,該由市場決定的事情讓市場決定。”新時代證券董事長劉汝軍曾公開評論。
而此番英大證券挖角,不僅意在保牌,而是準備發力投行業務。此前,理財周報曾報道,英大證券被舉報,投行實際從業人數低于35人的保薦資格下限。
英大證券曾經一度考慮放棄保薦業務。但新任董事長吳駿上任后發生了改變。“董事長親手抓投行項目,親力親為到各省去跑項目,尤其是拿市場化的項目。”英大證券某投行高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我們不僅從齊魯挖人,我們還從國信、華泰聯合聯合挖了一些人。接下來會在北京設置3-4個團隊,深圳設置2-3個團隊,上海視情況而定。計劃將投行人數擴充到60人,其中保代10到20人左右。”前述英大證券高管表示,“我們就是想抓住行業調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