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終于降價了!4月1日起,山東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項目全流程價格降至4171元以下,牙冠、種植體等集采價格也將在4月底之前落地執行,屆時,山東種牙平均費用有望降低50%左右。

  “一口牙抵一輛豪車”——這樣的說法毫不夸張。以前,種一顆牙大約需要1萬至3萬元,種滿一口牙就要30萬起步,其中主要包括種植體費用、牙冠費用和醫療服務項目費三部分。降價后的種植牙各環節能便宜多少?這里有一筆明白賬!

  種植牙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相比于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等傳統修復手段,種植牙具備了更穩固耐用、舒適美觀、咀嚼功能好、終生受用等明顯優勢,成為多數缺牙患者的首選方案。

  盡管種植牙優點多,過高的價格還是讓人望而卻步。動輒上萬元一顆的種植牙,究竟貴在哪?報告顯示,種植體和醫療費用占據了收費大頭。

  就種植體而言,除卻本身原材料成本較高之外,大量依賴進口是價高的主要原因。我國相關技術起步較晚,大多數種植體由國外進口,再經過廠商和代理,最后進入醫院,層層加碼下勢必增加成本開支。

  醫療服務費用偏高,則主要是因為種植牙手術操作復雜,對醫生的經驗和技術要求極高。而培養一名合格的種植牙醫生,需要投入很高的前期學習成本,一般要經過10余年學校研讀,2-5年醫院臨床實踐,這些費用最終也會體現在醫療服務費中。

  此外,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曾在采訪中表示,項目設置不合理、過度分解、巧立名目亂收費等也堆高了種牙費用。本次降價從核心耗材集采到全流程醫療服務費用調控,幾乎覆蓋了種牙全部環節,能夠形成完整的價格閉環,真正把種植牙價格打下來!

  近年來,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牙科預防保健意識增強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影響,我國種植牙數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種植牙滲透率仍然偏低,2020年僅為25顆/萬人,要達到發達國家100-500顆/萬人可謂任重道遠。

  降價后,我國種植牙需求必將加速釋放。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按常人 30 顆牙計算,我國35 歲以上人群平均缺牙數 3.88 顆,缺牙總量高達22億顆。

  有機構預測,到2027年,我國人口缺牙總數或達37億顆,新增假牙1.8億顆,年均增速6.6%。在假牙修復方案中,種植牙方案將大幅提升,種植牙數量估計2835萬顆,年均增速30.6%。

  需求驅動下,我國牙科醫療市場正邁入加速發展階段。近日,美團醫療聯合動脈網發布的《2023口腔醫療服務洞察報告》顯示,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1450億元,保持年均20%的增長。根據企查查數據,我國口腔醫療企業數量持續攀升,2022年新增1.95萬家相關企業。

  納入集采的國產種植牙品牌能夠得到更廣泛應用,有望打破過分依賴進口局面,加快國產替代進程。另有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獲批的國產植體廠家共25家,其中2020-2022年每年新增6家植體品牌獲批,近三年獲批品牌占比達72%,在植體供給端實現進口替代的時機正逐步趨于成熟。

  最后,盡管種植牙便宜了,多種幾顆難免也會“肉疼”,與其花錢事后補救,不如平時多注意牙齒健康護理,保護好自己的真牙。在這里,我們準備了一份護牙小貼士: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