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查出了一起往葡萄酒中違規添加甘油的案件,生產企業海歌堡葡萄酒有限公司被罰款70000元。

  1

  煙臺海歌堡生產葡萄酒因添加甘油被罰70000元,零售價僅6.73元/瓶

  2021年4月23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匿名舉報,稱其在網上購買了煙臺海歌堡葡萄酒有限公司萊朗尼飛鳥干紅葡萄酒,經品嘗后味道不好,懷疑為不合格酒。

  執法人員將舉報人購買的該款干紅葡萄酒委托檢驗,結果顯示該款葡萄酒甘油含量為20.0克/升。

  經調查,海歌堡葡萄酒在生產灌裝該款葡萄酒的過程中添加了甘油,數量為150件(6瓶/件),成本價格6.12元/瓶,銷售價格6.73元/瓶,涉案貨值6057.00元,違法所得549元。

  煙臺海歌堡葡萄酒有限公司因此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關于“禁止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的規定。

  2021年8月,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對當事人作出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葡萄酒30瓶、甘油5公斤,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7.1萬元的行政處罰。

  2

  業內人士:添加甘油或為增加口感粘稠度,掩蓋低劣酒質

  為此小編咨詢了專業的葡萄酒釀酒師,釀酒師猜測,海歌堡葡萄酒加甘油主要目的是增加干浸出物。

  這款成本僅6.12元/瓶的葡萄酒相當便宜,違規添加甘油,很可能是為了掩蓋其葡萄酒本身的低品質。

  也有可能往葡萄汁內兌了水,這樣的酒濃郁度是不足的,因此通過添加甘油來增加干物質的重量,企圖蒙混過關。

  “甘油是醇類物質,可以讓酒體變得圓潤,增加粘稠度。廉價葡萄酒加入甘油則可以使澀感減弱。”

  在中國,葡萄酒規定必須由葡萄原料或者原汁釀造,添加甘油屬于造假。若添加的是工業級甘油,而非食品級標準甘油,帶來的危害更大。

  3

  海歌堡多款葡萄酒在淘寶、拼多多銷售

  小編在淘寶、拼多多等互聯網平臺,小編則查詢到多款包裝華麗、價格低廉,來自法國、澳大利亞的海歌堡葡萄酒。

  在拼多多,兩瓶裝海歌堡伯勒干紅葡萄酒拼單價48.8元,詳情頁顯示其有產地為法國,但同時標注有國產食品才有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在淘寶,買3瓶送3瓶共6瓶的海歌堡西拉干紅售價僅109元。詳情頁宣稱澳洲進口,但產品參數頁中顯示產地為中國大陸地區。

  4

  百威也曾因大量使用危險添加劑被海關拒絕入境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信息顯示,進口自比利時的InBev Belgium bvba/sprl(百威)生產的1批次11110千克福佳玫瑰啤酒,因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安賽蜜(乙酰磺氨酸鉀)被海關拒絕入境。

  據悉,這已不是福佳第一次因為安賽蜜超標被禁止入境。

  2021年3月,1批次12157.89千克由廈門蒂克拉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進口自比利時的InBev Belgium bvba/sprl生產的豪佳德啤酒,因標簽不合格被海關拒絕入境。

  2020年,有5批次共96679.56千克百威英博旗下啤酒同樣因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乙酰磺胺酸鉀被海關拒絕入境。

  分別為,2020年6月3批次福佳啤酒因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乙酰磺胺酸鉀被拒入境,包括2批次共24315.78千克福佳白啤酒(檸檬味)及1批次24315.78千克福佳啤酒(ROSEE)。

  據公開資料顯示,福佳啤酒(Hoegaarden)是比利時的啤酒品牌之一,以專門制作傳統風味的比利時白啤酒(Witbier)而聞名。

  2020年8月,進口自比利時的2批次共48048千克福佳啤酒因相同原因被海關拒絕入境,分別為福佳頓白啤酒(檸檬味)和福佳頓白啤酒(玫瑰味)。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啤酒中添加安賽蜜主要是為了是降低釀造成本。在發酵過程中,酵母會吸收麥汁中的糖分,將其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為了平衡啤酒的風味,釀酒師往往會加入白砂糖增加甜度——這也就是精釀啤酒釀造過程中的“回甜”。

  安賽蜜甜度較高,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最重要的是價格便宜。用安賽蜜代替白砂糖,極大地降低了啤酒釀造的成本。

  近些年,進口啤酒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而百威是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之一,旗下經營著300多個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時代(Stella Artois)、貝克啤酒等全球旗艦品牌;Leffe、Hoegaarden等跨國暢銷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爾濱啤酒、雪津、雙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羅娜、Chernigivske、Jupiler等本土明星品牌。

  作為領先的啤酒品牌,百威理應做好質量管理,另外,進口商也應引以為戒,選擇質量上乘、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產品。

  5

  業內人士:消費者應認準購酒渠道,切莫貪便宜

  對于消費者購買6.73元葡萄酒踩雷一事。小編認為,購買葡萄酒,首先看價格,如果酒太過便宜,則存在風險,其次則是看背標信息,有的酒是打了葡萄酒擦邊酒,實際上是配制酒和露酒的標準。

  小編在此向消費者提醒,消費者切勿貪便宜,商家賣酒肯定都以盈利為目的,若價格明顯低于成本價,或者接近成本價,一方面有買到假酒的風險,即便不是假酒,品質一定也低劣。

  此外,購酒的渠道也頗為重要,消費者購酒,最好還是選擇專業的酒類專賣店或品牌賣場。

  部分內容源自中國質量新聞網,其余來源網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