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浩

  3月2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工活動舉行,20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近400億元,涵蓋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民生保障等領域。其中,黃河大道一期及有軌電車(預留)項目開工現場作為活動主陣地,同時全面開工,進一步助推起步區建設全面起勢,助力省會北起,推動黃河戰略在先行區落地開花。

  目前黃河大道會展中心段施工隊伍已經全面進場,主干道兩側作業面已經形成,現場施工車輛一字排開,機器轟鳴,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一期全長約16.2公里

  總投資約154億元

  據介紹,黃河大道一期總投資約154億元,工程北起孫耿北路,南至G104,全長約16.2公里。其中,孫耿北路至濟樂高速段道路為城市快速路,主路雙向6-8車道,設計速度為80km/h;輔路雙向4-8車道,設計速度為50km/h。濟樂高速至現狀G104段道路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規模為雙向8車道,設計速度為50km/h。

  黃河大道一期及有軌電車(預留)項目全線布置7對出入口,平均間距約1.4km,將在2022年6月全部完工。這條承擔先行區東西交通主干道、景觀大走廊、發展主軸線的重要交通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中長距離到發交通的服務水平,分離南北方向過境交通。

  工程開工后,將首先集中力量加快孫耿北路至解營路路段施工,計劃10月份完成會展中心段2.3公里地道建設,為綠地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啟用提供交通保障。黃河大道建成后,不僅可以完善先行區路網骨架,滿足城市各個組團之間的交通需求,更為城市功能的提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景觀的塑造,起到積極引領和示范作用。

  串聯3大組團5處重點片區

  打造黃河北岸復合交通走廊

  黃河大道建成后將串聯起先行區崔寨北組團、崔寨南組團和大橋組團3大組團,及科技智造區、會展片區、體育中心、科創文辦中心、總部經濟區5處重點片區,銜接市域范圍多條跨黃通道。此外,先行區還將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綱要》,兼顧綠色出行、生態景觀等多種需求,將黃河大道打造成起步區的景觀軸、交通軸、經濟軸和功能軸。

  “堅持綠色先行,以生態先行為導向,貫徹落實攜河發展理念,追求產城河共生共榮,黃河大道作為先行區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走廊,將進一步描繪出先行區綠色發展的城市肌理,著力將黃河大道打造成與黃河并行的景觀道,建成后其綠化面積可達44萬平米,占比40%,將大大地提升先行區道路品質。”先行區建設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連通先行區各組團的重要快速通道,黃河大道建成后,各大組團間將實現15-25分鐘快速通達。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數字經濟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山大二院北院區、濟南黃河體育中心等項目錯落分布在道路兩側,數字經濟、會展經濟和新科技新智造等高新產業也將在黃河大道的帶動下,踏上飛速發展、快速聚集之路。 

  在城市核心區域敷設隧道

  為有軌電車預留充足空間

  作為城市核心區域主干道,黃河大道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與周邊的有效連通,將采取地下隧道形式敷設的方式,為先行區城市風貌及周邊沿線地塊開發提供高品質的城市空間。其中,一期工程將會按照最優設計方案,沿線布置三處地道,崔寨北地道長約3.8km,會展中心地道長約2.3km,鳳凰路地道長約2.1km。

  這種方式將大大降低對兩側地塊割裂影響,充分提升空間品質,兼顧強大的交通功能。方案研究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地道的鋪設是經過對黃河大道沿線的地塊屬性及交通需求的系統分析,并結合相交道路及周邊路網的綜合疏解能力的評估,同時考量各重點園區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后采取的科學合理的措施。”據介紹,會展中心段地道結構將會在最寬達92m,是目前國內最大寬度地下隧道結構,該設計方式是充分考慮主路、輔路等整體下穿通過需求的結果,也為有軌電車修建預留了充足空間。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將給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帶來嶄新模式。據悉,黃河大道一期及有軌電車(預留)項目還將在建設中引入高科技手段,規劃利用路燈、公交車站、交通標牌等設施,增設“5G+北斗”高精度定位和監控系統,實現無人公交、無人出租車、無人環衛、無人快遞車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