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王杰 戚云雷
1月13日上午,參加濟南市第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分組對《濟南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以下簡稱“預算草案”)的報告進行了審議。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濟南市財政部門將聚焦“五個濟南”、“五個中心”,聚力“七個新跨越”“十個新突破”,更好地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撐作用,全力以赴服務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

為重大戰略任務“保駕護航”
黃河戰略和強省會支出占八成
未來五年的財政發展思路在哪里?2021年“預算草案”顯示,“十四五”時期,濟南財政發展思路目標主要有五大方面,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增強財政資源統籌,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健全財政管理體系以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報持財政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到2025年達到1331億元,財政收入質量不斷改善。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財政穩定和可持續運行的基礎更加鞏固。”“預算草案”提到。
雖然增速保持高位,但是財政收入還是側重增強對全市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堅持過緊日子,積極適應財政收支緊平衡特征,著力保障改善民生;集中財力辦大事,實施預算績效“三個掛鉤”“四個精準”“五方協同聯控”機制,加快建設現代財政制度,為濟南市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實財政保障。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9785611萬元,可比增長8%左右。加上級稅收返還、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上年結轉收入等4209209萬元,收入總計13994820萬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初步安排11091395萬元,加上解省支出等2903425萬元,支出總計13994820萬元,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預算草案提到,2021年濟南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共計12375396萬元,扣除正常運轉安排支出1673127萬元,具有固定用途的支出506779萬元,其他10195490萬元都用于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等全市重大戰略,這筆支出占到了82.4%。
推進新一代信產業集聚發展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21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將主要抓好十五個方面的工作,其中“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排在第一位。可見,濟南對科學創新工作的重視。在預算草案中專門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進行了細化。
支持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投入466483萬元,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以及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建設,支持承接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
完善鼓勵企業技術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推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高端前沿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落實人才30條、人雙創19條等政策,支持實施人才住房保障制度。
支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投入1155984萬元,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用好工業強市扶持資金,落實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政府出資,圍繞12條產業鏈加快組建基金,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空天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支持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廠等重大項目建設。
兌現經濟發展各類財政政策,推進數字、生物醫藥、精品鋼、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強勢發展,加大物流業會展業、文化產業、家政業扶持度,落實金融扶持政策兌現金融機構落地獎勵,鼓勵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
推進30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
設立經濟困難區縣發展引導基金
支持消費、投資和外貿,投入151147萬元。圍繞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持培育打造地標商圈、特色街區、泉城夜游、文化演藝、度假康養等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投入324641萬元,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用好中小企業貸風險補償資金池,鼓勵金融資本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推動與民營企業對接溝通常態化,支持“濟企通”“12345”等服務平合建設。
積極爭取項債券支持,用好國開行政策性貸款額度,促進軌道交通期工程、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小清河通航等項目建設,推進30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圍繞服務“中國品牌”和“中國制造”精準補貼國際航線、中歐班列。

支持城市品質提升和全域協同發展,投入5797123萬元。支持黃河生態經濟帶、自貿實驗區等重大規劃編制。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齊魯科創大走廊中央商務區、自貿區、國際醫學中心等重點片區和城市主次干道等項目建設,加快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
建立市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獎補機制。落實老舊柴油車報廢更新和清潔取暖補貼保障城區綠化、市屬公園景區建設和保泉支出,加快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加快壯大縣域經濟,設立經濟困難區縣發展引導基金,對縣域十大千億產業、重點產業鏈等優質項目進行扶持。
加快建設山東大學龍山校區
打造120個鄉村振興樣板村
支持保改善民生,投入168166萬元,穩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落實穩崗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普惠性就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引導各級多渠道多形式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穩定促進職業院校率先發展,加快建設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創新港),支持濟南大學“雙一流”建設。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公共衛生政府補助標準,建立完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提升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水平,保障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支持市屬醫療機構建設。
落實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優惠游園、助餐補貼、高齡補貼等政策,支持完成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工作任務。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機制,促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提升,保障其免費開放。
支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投入564716萬元,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會標。支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田園綜合體等,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打造第二批120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

努力打造“六個財政”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濟南市各級財政部門將搶抓黃河國家戰略和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努力打造實力財政、經略財政、創新財政、法治財政、精準財政、高效財政“六個財政”,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財政保障。
打造實力財政。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依法科學組織收入,建立多方聯動的收入保障機制。通過做大地方財政收入,加快土地招拍掛等措施,保證庫款充盈。打造經略財政。把財政工作放到濟南市委市政府大局中進行謀劃,保障好、服務好黃河國家戰略、“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五個濟南”等全市重大戰略。
打造創新財政。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原則上不再安排對市場主體的直接獎勵補助,而是通過政府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實現支持。鼓勵金融資本投入實體經濟和重點項目建設。
打造法治財政。貫徹落實《預算法》,大カ壓減一般性、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和績效差的支出,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有效防范財政風險,進一步規范債券資金使用,切實用足用好、管嚴管住政府債務。
打造精準財政。堅持先有項目再安排預算,不該撥的資金堅決不撥,沒到支出節點的資金堅決不撥。實施重大政策和項目全周期績效管理,對效果不明顯的策和項目,及時調整或予以完善,對低效無效資金及時清理收回。
打造高效財政。實施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削減層級、減少環節、精筒手續、壓縮時限,提高工作效率和運行質量。通過統籌整合資金做“加法”,過緊日子壓縮一般性支出做“減法”,發揮財金聯動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做“乘法”,實施中期財政規劃管理促進預算滾動平衡做“除法”。
相關鏈接:
國有資本運營預算收入4.75億
用于動能轉換、科技創新等項目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安排意見,2021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32766萬元,加上年結轉收入等38947萬元,收入總計71713萬元,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結轉下年支出等13125萬元外,支出計劃安排58588萬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24037萬元,加上年結轉收入等31874萬元,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8400萬元,市級可供安排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為47511萬元,主要用于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科技創新等重點項目,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僵尸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