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膠東半島南端的一座沿海小城。
這個供暖季,7000多戶居民嘗鮮“核能供熱”,成為一件新鮮事兒。“核能供熱”,為何能在這里進行試點推廣,又是怎樣實現的?帶著諸多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昨天進行了實地探訪,我們一起揭秘。

問題一:誰推進的?
據悉,核能供熱是依托山東海陽核電開展的,山東核電有限公司按照“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做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的五大原則推進。今年11月15日,核能供熱項目正式投入商運,向包括山東核電員工倒班宿舍在內的70萬㎡的居民小區正式供熱,開創了國內核能商業供熱的先河。
問題二:有什么好處?
目前實施的70萬㎡核能供熱,據測算每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減排222噸煙塵、382噸二氧化硫、362噸氮氧化物以及6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減少約5臺10噸的燃煤鍋爐,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作用顯著。到2021年,海陽核電將具備滿足海陽市內供熱能力。

問題三:咋實現的?
核電站是用來發電的,是如何用核能供暖呢?
這要從核電廠的發電原理說起。核反應產生熱量,把水加熱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轉動,發出電能。在這個過程中,核反應產生的能量會先加熱壓力容器中的高壓水,受熱后的高壓水流入蒸汽發生器中,用來加熱蒸汽發生器中壓力略低的水。由于壓力低的水沸點低,此時壓力低的水受熱就會變成蒸汽去推動汽輪機轉動。
“核能供熱”是怎樣的原理?“簡單說,就是抽氣供熱。”山東核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放解釋說,核能供熱主要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

問題四:如何保證安全?
海陽市豐源熱力公司董事長趙新說,核能供熱很環保,沒有環境污染問題。經過十幾天的核能供熱,居民反響很好,供熱溫度高、效果很好。
對于是否存在核輻射的問題,吳放稱,“整個過程中,其實是發生了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大步驟,核電站與供熱用戶之間設置了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之間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所以不存在有沒有核輻射問題,沒有,很安全。”
吳放打個比方說,核電站與熱企換熱站的管道里是有板子隔著的,雙方沒有水的交換,只有溫度的交換,現在又有先進的技術保障,所以很安全,不存在輻射物質的問題。
問題五:核能供熱比燒煤便宜嗎?
使用了核電熱源后,豐源熱力公司臨港供熱首站的鍋爐已經不燒了。用核能熱源后是否比燒煤便宜?海陽市豐源熱力公司董事長趙新稱,長遠來看確實便宜,就是前期投入很大。前期投入3500萬元,敷設核電廠區至盈孚生物北門約5公里的管線及建設臨港熱源廠核能供熱首站。對于今后的供暖價格有無變化,趙新解釋說,要經過一年的運行,然后核算成本,政府相關部門也會介入,進行核定和審批。
問題六:前景咋樣?
核能供熱環保效益顯著,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作用顯著,其有沒有推廣前景?
據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實現更加廣泛地區的冬季清潔取暖,山東核電規劃在2021年實現供熱范圍覆蓋廠址周邊30公里、滿足海陽市內供熱需求,根據周邊城市的需求還可以適當增加;2023年實現供熱范圍覆蓋廠址周邊60公里、面積3000萬平米;隨著海陽核電后續機組建成投產,規劃最終提供超過2億平方米供熱能力,供熱半徑達到100公里,覆蓋青煙威地區,為膠東半島冬季清潔取暖,提供全新的、可實現的解決方案。
齊魯晚報一版值班編輯 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