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電動車掛牌點,一名工作人員將綠色車牌安裝在了電動車車尾處。濟陽電動車掛牌點,一名工作人員將綠色車牌安裝在了電動車車尾處。

  5月16日,濟陽公安發布通告,引導市民積極為電動車辦理牌照。在電動車政策備受關注的當下,濟陽的電動車登記管理政策一下子成了熱點。5月22日,記者來到濟陽,實地探訪濟陽電動車掛牌的前前后后。

  探訪

  濟陽電動車掛牌點,眾車主排隊登記

  5月22日上午8點40分,濟南二環東路與華龍路路口,濟南首套電動車逆行人臉識別自動抓拍點位前,歷城交警大隊組織警力在此設點查處電動車逆行者。此處雖然安裝了高大上的科技裝備,但逆行的騎車人每天依然不少。

  當天上午,距離此處50公里外的濟陽城區,十幾名電動車騎車人正在濟陽公安分局交警大隊門前的備案登記點排隊,為電動車辦理登記手續。“我是昨天看到新聞報道過來的,今天人多,已經排隊2個小時了,這個政策挺好的,預存話費就能享受到這么多好處。”二輪電動車車主劉先生說。他所說的好處,指的是在備案登記點繳存話費后,不僅全部返還,此外還有電動車牌照、防盜芯片、三年盜搶險、一年三者險、電瓶丟失補貼等一大堆看得見的福利。拿到牌照之后,登記站點的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將綠色車牌安裝在了電動車車尾處,并將防盜芯片植入到車體內。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最近幾天以來,濟陽交警大隊備案登記點每天受理的電動車登記量都在100輛左右,人數明顯比以往多了許多。除此之外,還有七八個流動登記小組巡回在濟陽各個村鎮,上門為電動車主辦理電動車登記備案手續。

  根據濟陽公安分局提供的數據,2018年濟陽版電動車牌照項目啟動至今,濟陽已有7萬多輛電動車懸掛了綠色車牌。這些車輛甚至從濟陽騎了出來,進入了濟南市區。5月21日中午,記者曾在歷山路與和平路路口看到一輛懸掛濟陽綠色車牌的電動車。

  變化

  7萬輛掛牌電動車,一年內被盜的僅12輛

眾多車主趕來咨詢、辦理登記。眾多車主趕來咨詢、辦理登記。

  在現存20萬輛電動車的濟陽區,往年電動車被盜案件每年可達500起。在全部交通事故案件中,涉及電動車的可達到5成,也就是說2起交通事故中就有一起與電動車有關。與此相關,在致人死亡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車的達到3成。

  自從濟陽去年開始嘗試電動車掛防盜牌以來,在方便管理的同時,涉及電動車的交通事故率也下降明顯,從原來的50%下降至30%左右,與此同時,電動車掛牌也對一些不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原來每年500起電動車被盜案件,但在登記掛牌的7萬輛電動車中,一年內被盜僅12輛。”濟陽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綜合科科長徐慶利告訴記者,通過云網系統,6輛電動車被成功找回,找回率達到50%,而剩余6輛電動車,雖然因報案時間較晚未被找回,但車主最終通過盜搶險均得到了足額賠付。

  2018年5月10日下午3點15分,濟陽居民張先生在駕駛二輪電動車去銀行辦理業務時,鑰匙未拔結果電動車被盜。在云網技術支持之下,民警僅用時2小時就將車輛找回。“電動車被盜案件,在過去來說破案率很低,但去年以來,因云網技術的存在加快了案件的偵破。”

  賠付

  駕駛電動車受了傷,保險賠付80%的醫療費

  除了電動車盜搶險之外,濟陽公安在掛牌過程中,考慮到電動車事故多發的現實情況,創造性加入了三者險,將對事故傷者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018年夏天,在濟陽街頭,一輛電動三輪車在倒車時不慎將一名老人撞倒,事發后老人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其間產生的治療費用近萬元。巧的是,電動車車主在事發三天前剛剛掛了電動車車牌,受益于三者險,保險公司給傷者賠付了8000余元,極大減輕了電動三輪車主的賠償壓力。“哎呀幸虧掛了牌,要不然可麻煩了。”事后,這名電動車車主找到公安部門,專門表達謝意。

  2018年9月份,濟陽區曲堤閆家村的閆先生在駕駛電動三輪車途中受傷,面對上萬元的醫療費用,閆先生有些吃不消。但他沒想到的是,因掛牌時的三者險,他得到了80%的賠付。

  據悉,從去年3月份掛牌新政策開始至今,共有六位市民從保險公司得到了超過一萬元的三者險賠付。此外2019年3月以來,掛牌的電動車又增加了電瓶被盜補貼,電瓶萬一被盜,車主可享受80元-120元的補貼。

  ■記者手記

  一張車牌,多方共贏

  一張看似普通的綠色防盜車牌提供的不僅是一份保障,更是一種安全感。前不久,濟陽區公安分局接到一位母親報警,她上初中的女孩早晨駕駛電動車離家后遲遲未返家。據了解,孩子使用的是掛牌電動車。當晚,派出所接到報警后,立即聯系了云網平臺運營方,很快就鎖定了女孩駕駛的電動車位置。民警與家屬火速到達現場,恰巧看到女孩正準備駕車離開。正因為電動車掛了牌,這名失聯女孩才迅速被找到。

  在電動車車牌備案登記現場,電動車車主王先生說,給電動車掛車牌,圖的就是一份安心。對于車主而言,有了盜搶險、三者險保險賠付托底,財產有了保障;對于警方而言,掛牌的電動車主交通安全意識有了,闖紅燈逆行的少了,破案也迅速了。對于社會治理層面,得益于新技術的應用,依托于一張車牌,便可以實現社會共治共享,為存在了十幾年的這個社會民生問題,劃出了一個可行的政策方向。

  2018年8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全省層面的電動車管理規范,在登記掛牌管理的同時,將新技術植入到掛牌過程中,為車輛投保,讓車主省心,還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希望山東正在制定的電動車管理政策也能充分借鑒吸收外地的先進經驗,為車主謀福利,讓社會更安寧。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