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相隔一條街卻尋了兩年: “人臉識別”助貴州母女終團聚

“媽,你去哪里了?我找了你好久。”闊別兩年,再次看到已78歲高齡的母親,小美忍不住失聲痛哭,若不是人臉識別系統的幫助,小美不會知道她苦苦尋了兩年的母親,其實就在距離家不到100米的街上。
兩年前,母親走失了
2016年,小美帶著母親,從興義到廣西姐姐家,但在一天下午,母親外出后,便再也沒有回來。
小美母親走失,這成為他們一家人的痛。這兩年的時間,小美及姐姐不斷的在廣西尋找,希望能找回母親,但是人海茫茫,母親一直未能找到。
無獨有偶,兩年前的2016年12月17日,黔西南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街頭巡邏時,發現有一位老人在垃圾堆中四處尋食,在工作人員短暫的跟隨和交流后,初步判定這位老人患有精神分裂癥。
隨后,工作人員將老人帶回了救助站中,并將其送到醫院中,為其進行治療。
兩年間,雙方不斷尋找
就在小美和家人在廣西不斷尋找老人的過程中,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也在不斷為老人尋找家人。
黔西南州救助管理站業務負責人晏倩說,在治療過程中,老人說出了家人的名字,并提到“魯布肖”、“十二里”、“獨木橋”及村長等信息。根據這些零散的信息,救助站到了義龍新區等地方尋找,不僅沒有找到與老人相關的信息,就連老人提到的相關人名、地名都沒能找到。
2018年,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開通了人臉識別系統。工作人員再次將老人的照片放到網上進行人臉識別比對,在比對的20余個照片信息中,工作人員又根據老人提供的信息,篩選出“貴陽、六盤水、曲靖、泥凼”幾個比較貼近的照片信息。
根據篩選的信息,工作人員最終確定興義市的泥凼鎮與老人提供的情況最為貼切。
兩年后,尋親成功
于是,工作人員帶著老人的照片來到泥凼鎮,但是當地的派出所及周邊均表示不認識該老人,沒有其提到過的相關信息。
此時,工作人員胡芳表示,老人提到的信息中有一個“梨樹”的地方,而泥凼鎮附近有一個叫“梨樹坪村”的地方,工作人員決定去梨樹坪村進行查看,“碰碰運氣”。終于,根據一點點線索的匯集,最后聯系到老人的一位女婿,在看過照片及視頻后,家人確定,這就是小美走失了兩年的母親。
12月10日,見到了失散兩年的母親,小美泣不成聲。
交流中,老人表示,當初走丟了,她也記不得家人聯系方式,幸好遇到一位好心的司機,得知她是興義人后,便免費將其帶回興義,隨后被救助站救助。
晏倩告訴記者,人臉識別是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中剛上線的一個新功能,借助這一功能,首次成功為老人尋找到家人。“今后,我們將借助各種新功能及新工具,為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尋到家人,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來源:貴州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