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至,熱難耐。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可近來網絡上一些傳言卻讓不少消費者犯了難。傳言稱,一些熟食店出售的整只烤鴨只賣18元。這些傳言往往用“來路不明”“速生鴨”“無毛鴨”等聳人聽聞的字眼來吸引眼球。

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先生介紹,白羽肉鴨是最主要的肉鴨品種,主要用于3類食品加工:大型烤鴨坯、大白條鴨、小白條鴨。
而小白條鴨,正是“18元烤鴨”的主角,飼養期30天左右,主要用于加工小型烤鴨、香酥鴨等,出欄體重為1.9千克至2.0千克,屠宰后全凈膛重約1.25千克,烤制成熟食后重量約0.80千克即1.6斤左右,市場策略是一個3口之家一頓吃完。
30天就能出欄?難道不是靠激素“催”出來的“速生鴨”嗎?還真不是。
侯水生說,這是育種家通過不斷的遺傳改良培育的新品種,特點是飼料轉化效率更高、從而長得更快。這鴨子吃1斤6兩的飼料差不多就能長1斤肉。
當然,這飼料也不簡單。肉鴨使用配合飼料,其能量與蛋白質比例適宜,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豐富平衡。
侯水生還仔細算了從養殖到加工全鏈條的成本賬。
農戶飼養環節成本為每只11.4元。在良好飼養管理條件下,農戶能夠獲得每只2元左右的養殖利潤。
屠宰加工環節——屠宰加工小白條鴨的成本共計約每只15.5元。成本15.5元、售價卻只有8.2元,加工企業豈不是虧了?
別急,還有其他賺錢路子。鴨血、鴨油、鴨心、鴨肝等都是涮火鍋的常見食材,也能賣錢。這樣再算一算,毛銷售收入每只有16.23元,減去15.5元成本,每只小白條鴨的利潤為0.73元。
烤制環節——小白條鴨胴體出廠價8.2元,加上批發流通環節(含冷藏費、運費等)每只3元,以及2元左右的烤制成本,總成本為13.2元。比起18元的售價,4.8元的利潤還是過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