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象耳山公園滿目青翠,成為百姓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的好去處。(記者 劉棟)

象耳山也稱“棗兒山”。據文獻記載,棗兒山歷史上早期因其平面形狀像一只鳳凰被稱作“鳳凰山”,從側面看上去像大象耳朵又稱作“象耳山”,后因其山上多棗,周邊居民食之故稱“棗兒山”這個名字沿用下來。當年康有為途徑此地,從遠處看到山形像大象的耳朵,他把自己比喻為一粒糠,認為只有藏在大象的耳朵里才安全,于是花了60大洋,買到南莊村民劉希秋5畝6分地作為自己死后的藏身之所。

康有為原墓址是李滄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改造時結合文物保護部門的意見進行了修繕保護。同時,為打造公園特色主題文化,公園沿用了“象耳山公園”的名稱。

公園在建設之前,山上原有廢品收購站、老舊廠房等大量建筑,四處采石坑,山體遭到嚴重破壞。李滄區委、區政府順應民意及時啟動了公園建設,棗山公園改造被列為李滄區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實事和重點建設項目,在各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公園于2017年底建成對外開放。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