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一名考生聽說有人兜售教師資格考試試題答案,于是花錢購買,結果上了騙子的當。日前,該案在博山區人民法院審理。記者了解到,涉及山東、湖北、天津、甘肅等地的共14名考生為騙子的“考試答案”支付了29800元。目前,騙子張某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曾因詐騙罪被判處管制的湖南人張某,這次又伙同他人,通過網絡發布能夠提供教師資格考試試題答案的虛假信息,以獲得該答案需要交納試題答案費、保證金、辛苦費等為借口,騙取他人錢財。據統計,張某詐騙作案14起,致使來自山東、天津、湖北、甘肅多地的14名被害人上當受騙,涉案共計29800元。

  據辦案法官介紹,張某等人的詐騙計劃非常周密細致,可謂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首先,張某等人在網絡上購買考生信息,通過短信平臺有針對性地對這些考生發布提供考試答案的虛假信息。第二步,有考生聯系后,將制作好的往年其給考生提供考試答案的假視頻播放給考生看,騙取考生信任繼而要求對方打款。第三步,考生打款之后,發給考生一個壓縮文件,再以提供解壓密碼需要交保證金為由繼續騙取考生打款。第四步,待受騙考生將保證金打過來之后,以交納做題教師辛苦費再次要求打款。

  審理中,博山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張某曾因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再次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通過電信網絡詐騙公私財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張某有自首情節,且已在判前退繳人民幣8000元,具有悔罪表現,法院依法對其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最終,責令被告人張某與已決同案犯張某甲共同退賠人民幣29800元,退回各被害人。一審宣判后,被告人未提出上訴,檢察院亦未提出抗訴,該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對此,辦案法官提醒,近年來,利用通訊工具、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持續高發,此類犯罪干擾了電信網絡秩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案中張某及其同伙利用了考生們投機獲取考試答案的僥幸心理,使用短信、網絡散布虛假信息,希望廣大群眾提高防范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貪小便宜、杜絕僥幸心理,不給騙子以可乘之機。

  記者 馬冠群 通訊員 張允文 徐瑛 報道

來源: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