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本報以《大家去吃碗面幫幫這一家人》為題,報道了馬先生女兒患重度腦癱,兒子患白血病的消息。連日來,很多愛心市民冒著酷暑來到面館吃面,幫助這個困難的家庭。

今天17:20許,記者來到位于張店區重慶路南段的馬先生的面館看到,很多市民正在排隊等候吃拉面,有的市民已經等了近一個小時了。
“今天加班,公司老板問我們吃什么,我說不如一人來一碗拉面,幫幫這個困難家庭。”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得知馬先生一家的遭遇后,公司老板立即讓張女士和一名同事去買8碗面,打包帶回去吃。
市民王女士帶著還在上小學的女兒,從張店潘南路開車來到面館。她拿出200元錢交給面館服務人員,說:“不管什么面,來兩碗就行。”
18:00許,前來吃面的市民越來越多,面館內外排起了長隊。有的市民拿起手機拍下市民排長隊吃面的鏡頭,轉發到朋友圈。

正在飯館里幫忙端面的一名志愿者告訴記者,他是保險公司的員工,利用下班時間來幫忙,這幾天媒體報道和朋友圈轉發后,前來吃面的愛心市民多了起來,他希望在飯點的時候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愛心團隊中。
35歲的馬先生,老家是甘肅省臨夏縣榆林鄉榆河村,在淄博生活了6年。馬先生夫婦的女兒患有重度腦癱。今年7月份,他們5歲的大兒子馬杰被查出白血病,巨額的治療費讓他們陷入了困境。面對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馬先生非常感動,他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晨報謝謝幫助他們的好心人,希望兒子的病能快點好起來,將來回報社會。
相關新聞:
女兒重度腦癱兒子患白血病
大家去吃碗面幫幫這一家人
35歲的馬先生夫婦老家在甘肅省臨夏縣榆林鄉榆河村,在淄博已生活了6年,目前在張店石村社區經營一家面館。馬先生夫婦的女兒患有重度腦癱,他們又生了兩個兒子,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也過得幸福。誰知今年7月份,他們5歲的大兒子馬杰被查出患有“JMML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巨額的治療費讓他們舉步維艱。

大兒子查出白血病
8月2日上午,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到張店重慶路南段一家面館吃飯,他看到面館貼出兩份特殊的“海報”,“面館老板的兒子得了白血病,情況很嚴重,看看他們一家,覺得真可憐。”
隨后,記者來到這家名為“蘭州拉面”的面館,在面館招牌下方拉起的橫幅上標注著“吃一碗面救一條命”字樣,在面館門上貼著一張“海報”,介紹面館老板馬先生年僅5歲的兒子馬杰不幸身患白血病,他希望過往市民能來店里吃碗面幫幫他。
馬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一起經營面館一年多了,讓他想不到的是,大兒子馬杰于7月25日晚,身上起滿了紅疙瘩,并伴有口腔潰瘍,他陪兒子分別到淄博的兩家醫院就診,但醫生始終未能確診。7月28日上午,淄博市中心醫院兒科專家給他兒子確診為“JMML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建議他們立即轉院治療。次日,他們就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住院了。
女兒患重度腦癱
馬先生的女兒馬玉蘭于2007年1月出生,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她(女兒)已經10歲了,但生活不能自理。”馬先生說,女兒出生3個月后,醫生告訴他,孩子患有腦膜炎。迫于生計,他來到淄博打工賺錢。2012年5月,他和妻子又生下大兒子馬杰。“兒子就是我的希望,我要好好撫養他長大。”
2016年11月底,小兒子的出生讓他和妻子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們要努力創業,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誰知大兒子馬杰卻被查出患病。
說到大兒子的病情,馬先生夫婦傷心地流下淚來。
“我要做個好媽媽,必須堅強面對。”馬先生的妻子說,女兒已經10歲了,但由于患重度腦癱,她每天不僅要顧及拉面館的生意,還要照顧女兒生活。她端來一碗稀飯喂女兒吃早飯,她把一勺飯送到女兒嘴邊,但女兒的眼睛卻望向天空,“她(女兒)吃完一碗飯至少需要40至60分鐘的時間,女兒不太會咀嚼,吞咽起來很慢。”馬先生說,如今女兒腦癱還沒有治好,兒子的病情又給他帶來重重壓力。

高額治療費愁壞一家人
看著病重的兒子,馬先生夫婦心如刀絞。一年前兒子剛上幼兒園,有一天,他發現兒子的頭上、背部及臀部起了一些紅疙瘩,醫生檢查后認為是過敏引起的癥狀。但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兒子的病情加重了,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給出的診斷結果是“JMML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千佛山醫院專家說,行醫20多年就碰到3例患者,我兒子很不幸就是其中一例。”馬先生稱,醫生認為孩子應該做化療和骨髓移植術,整個治療費用至少需35萬。目前醫院方面已將馬杰的檢查結果送至北京,爭取早日為其找到適合的配型對象。
馬先生說,他把生意交給妻子和親戚照看,他要到濟南去照顧兒子。他希望更多的好心人可以每天去他的面館吃一碗面,就當幫他籌款救孩子。
來源: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