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拆違拆臨”后的林祥南街整潔有序、道路寬廣,徹底告別昔日的“羊腸小道”形象,變身為一條雙向四車道的交通要道。 (本報記者 范良 實習生 楊夢雅 攝)

  始自年初的拆違拆臨行動,轉瞬間已過了半年有余。

  半年里,伴隨著不時出現的質疑聲音與觀望態度,濟南拆違拆臨的腳步從未曾停歇、力度從未減弱、決心始終如一。艱辛的付出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截至7月21日,全市共拆除違法建設57044處,面積2623.04萬平方米,相當于119個泉城廣場面積(按22萬平方米算),是2016年全年拆違總和的43倍之多。拆除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面積之多令人震撼。

  半年時間,在歷史進程中并不算長,然而這段時間濟南仿佛穿越歷史塵埃走過一個時代,從昔日廣告林立、違建橫行的“大縣城”,變成了秩序井然、寬敞明亮的嶄新城市。

  “濟南真變了!”——穿行于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隨時可能聽到這樣的感慨。這樣的感慨,有的來自濟南人,有的來自外地人。在前不久召開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濟南之變讓來自全省各地的多名代表驚嘆。

  全省及全市各界一致點贊的“城市合音”,讓人們對濟南繼續拆下去充滿信心、充滿期待。然而,展望未來,“拆違拆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這里為什么還沒有拆?”“拆完之后怎么沒有綠起來?”部分市民的疑問,需要我們用行動踐行擔當。

  這場規模空前的拆違拆臨行動,揭開了濟南人重塑城市形象的序幕,檢驗著一座城市的攻堅能力與擔當精神,是一場合法與非法、執法與違法、公益與私利的較量。千年古城的使命聚焦于此,700萬人的愿望匯集于斯,濟南背水一戰,沒有退路,必須將拆違拆臨進行到底!

  半年拆出119個泉城廣場 拆違拆臨風暴獲得一致點贊

  時間回到年初。1月10日,我市公布第一期拆除任務清單:288處、88.6萬平方米的違法建設和636處、9500平方米的違法戶外廣告。一期任務要求當月月底前拆除。

  “這么大的數量,這么短的時間,可能完成嗎?”剛一開始,很多人心中多了一個疑問。特別是違章建筑不僅有個人的,還有黨政機關的,有人質疑:“黨政機關真舍得把自己的違建樓房拆掉?”

  行動是最好的說服力。為彰顯公平正義,我市堅持“先公后私”,提出了“先政府后個人,先黨員干部后群眾”的思路,拆除時限上涉公單位要比非涉公單位早一個月。

  一場轟轟烈烈的拆違拆臨風暴,開始席卷泉城大地。

  國華東方美郡別墅群,位于濟南千佛山景區周邊。多年來,該小區私搭亂建屢禁不絕,成為中高檔小區中的違建重災區,也是濟南拆違拆臨工作中一塊“難啃的骨頭”。為啃下這塊“硬骨頭”,我市開始試水多部門聯合辦公,專門成立由市規劃、房管、工商、城鄉建設、金融、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六部門參與的市國華東方美郡違法違章專項整治組,扎實推進拆違拆臨工作。其間,我市開出了規劃領域征信記錄首份“黑名單”,與此同時市建委、工商、房管、金融辦等部門同步啟動懲戒。終于,“硬骨頭”被啃下了。隨后,這一模式被復制到中海國際社區、臥龍花園等高檔別墅區。

  6月15日,被稱為“史上最難”的城頂街片區啟動拆違,存在多年的露天燒烤被同步取締,一個困擾濟南環境提升的“心病”消失,這被不少網友和媒體稱為“歷史性突破”。

  歷下區拆除山師東路沿街264戶違建門頭房;市中區拆除順河高架橋下茶城、市場、服裝店等違法建設,拆除飲虎池街“燒烤一條街”這塊硬骨頭;槐蔭區拆除了緯十路北頭堵路多年的臨時建筑;(上接A1版)天橋區自拆了存在30年之久、安全隱患較多的畢家洼市場及周邊違法建設;歷城區強拆膠濟鐵路沿線的違建養殖場2.5萬平方米;高新區強拆鳳凰路南延路段上的多處違法建設;南部山區拆除青龍峪、錦繡川水庫等周邊上百棟違建別墅…………

  這些違建的拆除向市民展示了黨委、政府的決心:有違必拆!截至7月21日,全市共拆除違法建設57044處,面積2623.04萬平方米,相當于119個泉城廣場面積(按22萬平方米算)那么大。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濟南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曾專門做了《濟南市民對“拆違拆臨”行動成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4.02%的泉城市民支持拆違拆臨,90.12%的被訪者表示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對于濟南的拆違拆臨工作,《人民日報》曾以《拆違大動作依法拔釘子》為題發表報道,點贊濟南拆違拆臨。報道中指出,今年以來,濟南市多部門聯動,對違法建設實施臺賬管理、聯合懲戒,探索一條法治化、制度化的路徑。

  拆違拆臨,濟南拆出了一片新天地,維護了公平正義,收獲了民心民意。

  市民網友喊話“拆完要抓緊綠起來” 我市加大垃圾清運和建綠透綠力度

  違建拆除、空地騰出后,只有及時進行綠化提升,才能盡早還綠于民。截至7月22日,全市各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章丘、高新)共確認拆后建綠透綠地塊1942處,綠化面積210萬平方米。目前已竣工1193處,綠化面積101萬平方米;在建346處,在建面積46.5萬平方米;待建403處,預計建綠面積63.5萬平方米。至2016年年底,我市建成區綠地率35.6%,綠化覆蓋率40%,建綠透綠全部完成后,綠地率將達到36.1%,提高0.5%,綠化覆蓋率將達40.5%,提高0.5%。

  上述數據顯示,隨著拆除違建的數量越來越多,全市的建綠透綠工作任務艱巨,部分區域的拆后清運及拆違建綠工作沒有跟上。

  不少網友也在愛濟南APP的《堅決拆下去 盡快綠起來》文章后面留言,希望拆違拆臨后及時清運垃圾、及早建綠透綠。網友“臺柱子的地盤”說,要堅持做好六個字:拆下去、綠起來。網友“白馬山人”表示:人們對拆違熱情降低,是因為拆得太快而建得太慢,有的地方甚至是只拆不建。網友“牽掛nn”表示:拆,要把舊的觀念拆掉,讓市民每到一處眼睛里都有綠有色彩,更有心曠神怡。

  顯然,市民關注的焦點已由原來的“拆”轉到后續的“運”和“綠”上來。

  在近期召開的全市拆違拆臨建筑垃圾清運暨建綠透綠集中行動專題部署會上,市城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呂燦華曾直陳,拆后的各項工作落實不到位已經成為制約當前工作的最大問題,建筑垃圾清運不及時,拆除施工標準不高、建綠透綠推進緩慢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拆違拆臨的效果,降低了拆違拆臨的美譽度,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全市創城工作的決戰決勝。“有些拆除現場連個圍擋也沒有,拆后地塊被人隨意亂丟垃圾、亂占亂停;有些清運完后的地塊也不整平;大多數拆除現場沒有施工公示,老百姓都不知道你要干什么。這些粗放的工作方式,遠遠達不到創城要求。”

  為了更好地順應民意、科學安排工作,我市多措并舉,加大拆違拆臨后垃圾清運和建綠透綠的力度。對目前尚未利用的拆后地塊,我市要求,各縣區要立即進行排查,登記造冊,建立清運和建綠工作臺賬,逐一對賬銷號;集中組織力量,將現有的建筑垃圾全部清運完畢,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工作進度,盡快完成建綠透綠工作。

  為了解決資金緊張問題,市財政局建立“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政府采購綠色通道,建立應急采購綠色通道,將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工作中涉及的政府采購項目納入應急通道。針對區級財政投入壓力較大影響工作進展的情況,市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安排“拆違拆臨、建綠透綠”獎補資金1.8億元,同時籌措“建綠透綠”專項資金4000萬元,用于7個區縣885個“建綠透綠”建設項目補助和順河高架橋等7個地塊“拆違拆臨”后的綠地建設。

  為了加快垃圾清運,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市建筑渣土專項整治組提出,對拆后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發放拆后垃圾清運的特別通行證,允許車輛白天進入市區清運垃圾,可以24小時清運。為及時消納拆違垃圾,市建筑垃圾專項整治組選址3處新的消納場,將盡快投入使用。

  “拆違拆臨”固然要堅持不懈推進,但“建綠透綠”也要緊跟節奏進行。這是民意所向,也是科學之舉。

  堅決拆下去、該拆必拆 不會有“漏網之魚”

  “東十六里河和西十六里河還有好多違建,外海蝶泉山莊北邊山上好多違建咋不拆?”“經二路135號西鄰有一座二層違章多年了,建議拆除。”“拆違拆臨工作得到了濟南市廣大市民的支持,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執政為民,弘揚了社會公平正義。現在,拆違拆臨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決不能朝令夕改,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任何理由都不是停止拆違拆臨的借口。”在愛濟南APP上,一些網友的留言代表了部分市民的疑惑:拆違拆臨會一拆到底嗎?會不會選擇性地拆除?

  “不用懷疑市委、市政府的決心,拆違拆臨會一拆到底,應該拆的堅決拆下去,但前提是拆完后要及時清運,綠化跟上。”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偉語氣堅定地說。

  當前,第三期第三批拆除臺賬正在進行中,根據我市之前列出的拆除計劃,集中拆除階段即將到達8月份的尾聲階段。市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正在進行第三期第四批臺賬補報工作,這一次補報將分兩個方向,堅持應報盡報的原則,對轄區內剩余違建全部上報,其中屬于公益類、便民類的違建下一步將列入分類處置環節,認定核實后,公布處置方案。剩余屬于應該拆除違建,將繼續以臺賬形式進行公布,一拆到底。而對在此次補報過程中,存在瞞報、漏報行為的,市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領導小組將根據相關辦法堅決問責。所以,不會有“漏網之魚”。

  “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給市民生活帶來影響。網友“寒刃”留言表示,居住環境綠化美化的同時,也要加大保障民生的力度,如便民市場、停車場、看車棚等配套設施建設。創城不僅要改善市容市貌,更要便民利民,方便群眾生活,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市民的心聲,與市委、市政府的理念不謀而合:拆違拆臨的最終目的是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而不是砸市民飯碗。我市在拆除過程中及時出臺相關救助方案和拆后便民服務舉措,保障改善民生。

  市人社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在“拆違拆臨”工作中再就業人員就業創業服務的通知》,確保在“拆違拆臨”工作中托起民生保障底線,幫助拆違拆臨工作中涉及的需再就業人員及時充分享受到就業創業幫扶政策,促進他們盡快實現二次創業和再就業。通知提出了創業培訓、創業貸款、小微企業補貼、創業補貼、房租補貼、社保補貼、鼓勵企業(單位)招用等8項措施幫扶拆違拆臨再就業人員。

  為了方便市民生活,我市還結合最新的商業網點和15分鐘生活圈打造規劃,正在研究無縫隙覆蓋全市社區的“濟南市放心早餐地圖”、“濟南市便民菜市場地圖”。“舊亂差”拆除后,一批升級版社區商業已經或即將為百姓生活帶來更高品質、更加實惠的便捷服務。目前,相關部門通過實地調研,充分挖掘閑置房源、場地,整合更多力量和資源,初步篩選了17處社區菜市場擬建點。

  與此同時,市中區、章丘區等,還不間斷舉辦拆違拆臨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暨專場招聘會活動,為創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機會。

  7月19日,人民日報山東分社官方微信公眾號“東岳客”以《濟南拆違拆臨,力保群眾飯碗》為題,結合章丘區的例子,對我市在拆違拆臨過程中為弱勢群體保障托底的做法給予點贊。

  “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是提升城市環境、改善居住品質、助力濟南創城的重要抓手。如今,這項工作已經成效顯著,不少曾經違建林立的地方變成了養眼的綠地、休憩的好去處,城市的天際線也愈加美麗。下一步,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決地拆下去,同時統籌安排,及時地綠起來,托起民生保障底線,才能真正把為民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好,用城市環境的質變來回報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高度信任。

  來源: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