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30日訊 張某的演技,在“詐騙圈”里著實突出。如果不是還不上貸款,事情敗露,張某設下的騙過了銀行層層審核的騙局,幾乎沒有破綻。

  租了三間門頭房假裝做汽配生意,雇了三名親屬常年在此表演賣汽車配件,張某偽造了銀行流水和提貨單,就這樣騙了銀行900萬元貸款。還不上錢,張某為拖延時間,在工地和礦山又雇人配合自己演戲,騙銀行工作人員說這些都是自己的產業,求銀行寬限還款時間。

  最終,被高利貸債主逼的逃往南京的張某,被南京警方抓獲。2016年4月,犯罪嫌疑人張某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其余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以騙取貸款罪分別判處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山東商報記者  鄭芷南)

  租門頭房雇人假裝經營   騙出900萬元貸款

  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張某,策劃了一場騙貸的大戲。

  2011年,在打聽到濟南一家銀行有針對服裝、汽配和手機行業的“三戶聯保”貸款時,張某開始策劃這場戲。首先他在濟南華東汽配城租下了三間門頭房,租期長達三年。

  “三戶聯保是三家商戶一起綁定的貸款,限制這三個行業,張某就選擇了汽配。”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三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張偉告訴記者,張某注冊了三個虛假的公司,雇了張某靜、田某偉和張某旭三人,在這里假裝營業。

  “這三人都是張某的親戚,張某每月給他們每人3000元錢的工資。”張偉告訴記者,三人假裝在此營業,店里有保險杠和大燈等汽車配件,“但你要是來買東西,他們都不賣。”

  接下來,張某偽造了天橋區三家汽車配件經銷商的購銷合同和采購清單。

  “貸款放款的話,會放到他采購貨物的公司,不會放到他自己的賬戶內。”張偉說,張某找了天橋區的這三家汽配經銷商幫忙,“款下來后,直接打給了張某。”

  為了騙貸,張某還偽造了自己注冊的這三家公司的銀行流水。

  2011年,提交了貸款申請,銀行工作人員到實地考察,又審查了資料。一個月后,張某拿到了銀行分別給三個公司放款的,總計900萬元的現金。

  自稱在開發樓盤    再三拖延還款時限

  “80后”的張某,拿到900萬元貸款后,其中530萬元被他還了高利貸,剩余的都用于個人的日常開支和揮霍。

  “張某平時揮霍無度,去KTV唱歌花十萬八萬都很正常,過個生日都要花三五萬。”張偉說,張某平時做自己的小工程,但收入遠遠支撐不了他的開支,“他欠了很多高利貸。”

  張偉說,為借到錢,張某借十萬元,給對方打二十萬元,甚至三十萬元的欠條,“他的目的就是借出錢來,沒打算還。”

  在拿到銀行的900萬元貸款后,張某正常還了幾個月的款,隨后就開始演戲耍賴。

  而此時,一直在幕后導演的張某,也走到了臺前,“他雇傭的那三個人每月拿3000元錢的工資,哪里還得上貸款。三個人說出實情后,銀行就找到了張某頭上。”

  “他把銀行的工作人員騙到一處工地,說這是他開發的樓盤,現在資金鏈斷了,暫時還不上貸款,讓銀行寬限他一段時間,等他把房子賣了,就能還上錢了。”張偉說,為演好這場戲,張某還找了人給他當配角,“一到工地對方就說,張總來了啊,張總如何如何……”

  除了這個樓盤,張某還把銀行工作人員帶到了一處礦山,又上演了如出一轍的戲碼。

  銀行工作人員一看,信以為真,就答應寬限張某一段時間。

  還不上高利貸跑了  銀行報了警

  在汽配城假裝經營的戲,演了三年。

  2014年6月,張某失去了聯系,銀行工作人員報了案。

  “他雇傭的那三個人都很配合,交代了情況。”張偉說,盡管如此,他們也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如果在詐騙過程中,他們能站出來阻止,或向公安機關舉報,就不會有后面的事了,可這三個人并沒這樣做,而是參與其中。”

  經過10個月的偵查和取證,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破獲了這起貸款詐騙案,抓獲了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贓款180萬元。

  “案件發生后,我們把張某網上追逃,當時他被高利貸的債主逼的東躲西藏,跑到了南京。”張偉告訴記者,最后,張某在南京南站落網。

  2016年4月,犯罪嫌疑人張某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其余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以騙取貸款罪分別判處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