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崮山村外發現疑似乾隆行宮,你們可以來看看。”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文物古跡眾多的長清,一處大型建筑的遺址基座被挖掘出來,記者為此在27日下午專門進行了探訪。
作為歷史上皇帝封禪泰山的必經古驛道,位于104國道東側的濟南長清區崮云湖街道大崮山村至今還留存著不少文物古跡和建筑遺址,因遭戰亂等破壞,加上長期缺乏維護,多數文物建筑破損嚴重。這處被專家學者推測為乾隆行宮的遺址,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很可能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曾經的皇帝行宮
成了現在的學校倉庫
在104國道崮云湖府前街路口,向東穿過鐵路橋洞,直行不遠就是大崮山村。據當地村民講述,該村留存至今的文物建筑基本都是關于李世民和乾隆的,大多始建于唐代甚至更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大崮山村北靠兩座山,一座是玉皇山,另一座是寶泉山,寶泉山上的唐王寨遺址,相傳是唐朝初期李世民為躲避叛軍在此安營扎寨修建的,他登上皇位后,為感恩村民,在山下的村子里修有“官井”和“官道”,還在附近的玉皇山上建起了一座玉皇廟。
據相關史料記載,清朝乾隆皇帝每次封禪泰山和南巡都要駐蹕長清停留休整,清朝時期長清境內有四大行宮,其中一處就修建在玉皇山上。從山頂玉皇廟南側下來便是光明寺,該寺位于玉皇山腳下、新建的崮山小學內,目前僅存一處大殿。記者看到,大殿如今被用作學校倉庫,門檻處鋪著幾塊長約一米半的條石,里面雜亂地堆放著一些桌椅和廢舊物品,殿內破損嚴重,屋頂西北角已塌了一大塊,成了一座危房。
據崮山小學校長楊承祥介紹,僅存的大殿曾為乾隆行宮的一部分,可能是被用作隨從住所,大殿南側墻體是解放初期壘砌起來的,曾被當作學校教室,不少上了年紀的村民都曾在這讀過書。“光明寺原來有3間大殿,其中2間‘文革’時期被拆掉了,殿內的佛像和壁畫都遭到了破壞,殿外原有的兩棵直徑近兩米的古柏樹也被砍伐了。”
專家推測
行宮遺址面積較大
據介紹,位于崮山小學南側、離光明寺不遠處的村路就是當年的“乾隆御道”,御道東北側的漫坡上有一片核桃林,在林中一戶農舍后面有一處方形石堆,所處位置高度與光明寺大殿基本持平,有人推測此處也是乾隆行宮的一部分。
記者跟隨村主任王學瑞等人沿小路來到石堆處,石堆表面長滿了雜草,遮蓋在內的是比較常見的青石,地上有被鑿開的痕跡,露出的幾塊條石與記者所見的光明寺大殿的基石極為相似。“這堆石頭有些年頭了,具體用途不太清楚,聽村里的老人講,這些石頭從未挪過地方,很有可能與光明寺是一個整體群落,都是乾隆行宮遺址。”王學瑞表示,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一些建筑專家的支持。
王學瑞所說的專家有在濟南大學任教的喻洪副教授,記者隨后撥通了他的電話。“近段時間我一直在研究乾隆行宮遺址,兩三個月前聽說大崮山村有乾隆御道,就跟幾個朋友去村里看過,其間發現了這個石堆,起初只能看到上面的青石,隨后用鋤頭往下挖了半米左右,露出了2塊條石。青石和條石的體量都很大,應該是用于等級較高的建筑物。”
喻洪是研究中國建筑史的,對濟南周邊地區的歷史遺跡都有了解,之后他又多次到大崮山村實地勘察,根據條石的特點和所處的位置,推測它為乾隆行宮遺址。“估計下面還有條石,擔心造成破壞就沒再挖。據我推測,行宮遺址不單單局限于石堆處,附近可能還有,并向西延伸至光明寺,只是被莊稼和土層覆蓋在地下,被保護了起來。”喻副教授表示,將來長清大學城向東規劃,很有可能涉及到大崮山村,希望當地文物部門能加以保護,避免因規劃不當遭到破壞。
村里能力有限
希望文物部門協助維護
在崮云湖街道辦,記者查看了《長清縣志》,據上面記載,“大崮山為舊志所載之崮山,山前所有行宮地基,民國四年奉官諭變價驛站,于民國元年裁撤其地,改為山茌區高等小學校郵政分局。”看來,大崮山村的歷史上確實有行宮存在,但關于行宮的面積和范圍并沒有詳實記錄。
“關于行宮遺址的維護,希望上級文物部門能給予村里一些支持,幫我們保護好這些文物。”村主任王學瑞告訴記者,大崮山村至今留存著不少文物建筑,前幾年在愛心企業及村民的資助下,玉皇廟原址得到了部分維護,除此之外,其他古跡的保護相對滯后,一些古廟到了快坍塌的地步,難以再恢復原貌。“村里曾計劃統一修復所有破損古跡,但因技術、資金有限,擔心在修復過程中對文物造成二次傷害,最終不了了之,希望文物部門能夠參與進來,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保護好。”王學瑞說。
28日上午,記者到長清區文物局就此事采訪了文物保護隊負責人。“行宮的建筑等級較高,不同于普通民房,目前為止,長清區只確定了一處行宮遺址,位于文昌潘莊,大崮山村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確實不太清楚,需要實地察看一下。”該負責人表示,除玉皇廟和一座明清時期的碧霞祠外,大崮山村其他文物的級別較低,很難獲取專項資金用于日常維護,如果行宮遺址能得到確認,區文物局將協助當地進行保護。
崮云湖街道辦黨工委書記趙國告訴記者,他也到此處疑似的行宮遺址看過,而且與喻洪先生多次探討此處文物建筑遺址的開發利用價值。根據轄區文物古跡較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該街辦有意向利用這些資源做人文旅游產品的延伸開發,比如明清古鎮、古驛道風情街等等,“包括徐志摩撞山遇難的開山等,希望可以連為一片,提升此處的人文旅游價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帥 董從哲 通訊員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