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17年06月28日18版刊發文章《山東臨沂多管齊下化糾紛》,點贊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法院訴調對接中心集中力量為189名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件進行調解,為189名農民工討回了工資,成功化解了討薪案。

  今年4月1日,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的工作人員連續加班4天,集中力量為189名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件進行調解,制作法律文書近千份,終于為189名農民工討回了工資,化解了這起在當地影響較大的討薪案。

  原來,臨沂一家公司因為經營不善,拖欠數百名工人工資,工人多次上訪,后經仲裁程序后,訴至法院。家住山東蘭陵縣神山鎮的任飛就是189名農民工的一員。據他說,工友們和公司交涉了大半年也沒弄出個結果,后來也經過了仲裁,但如果再等把打官司的程序走完,公司資產可能早已所剩無幾,“我們的這點血汗錢,可就真打了水漂了。”

  針對案件實際,法院建議農民工采取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的方式,這相比訴訟程序更快捷,且不收任何費用。因此,由一名法官和三名人民調解員共同調解,未經訴訟程序,該案即得到了圓滿解決。

  “法院特事特辦,三天就給我們解決了,真是感謝法院和法官。”任飛說。

  據介紹,為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臨沂中院出臺文件,對全市法院建設訴調對接平臺進行了統一要求。全市兩級法院設立訴調對接中心,77處人民法庭全部設立了訴調對接站,實現市、縣、鄉三級覆蓋。

  在臨沂市,商貿物流的飛速發展是近年的一大亮點,但這也伴隨而來相關各類民商事案件大幅增長,案多人少的矛盾日漸突出,審判壓力不斷增大。為此,在臨沂市蘭山區交警二大隊,有個“王麗法官工作室”,2016年結案1750件,不僅是全省的辦案狀元,而且王麗法官被授予“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據了解,臨沂市蘭山區法院以法官專業化和案件類型化相結合為原則,全面推行團隊建設,同時,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設立專門機構及信息化手段分流司法輔助事務,保障法官專司審判。駐交警大隊的法官工作室集中辦理涉交通事故糾紛案件,正是在通過類型化團隊設置實現案件整體分層分流。

  原標題:人民日報點贊山東臨沂多管齊下 為189名農民工討回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