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6月15日訊 2013年,濟南華山片區的拆遷工作正式啟動,在2014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提出將啟動華山湖濕地建設。四年的時間過去了,當時轟動一時,濟南市史上體量最大、難度最大的棚改項目如今變成什么樣了呢?
記者在華山腳下看到,如今的華山湖改造在第一階段完工后,已經有了基本雛形。按照規劃,華山湖總占地面積8.5平方公里,計劃打造成除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之外的濟南第四大名勝。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約6.25平方公里。它的規模,相當于6個大明湖公園的規模,比杭州的西湖還要大。
李大哥是華山片區的老住戶,在這里生活了近四十年,今天他再次來到“老家”,看到這里的變化,讓他很有感觸。談起拆遷那會兒,李大哥說:“大家多多少少有些抵觸,覺得把這個地改了大家以后就沒了糧食來源了。不過今天來了以后,發現確實改的不錯。”
華山湖的改造將會帶動濟南東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據濟南市相關部門透露,今年9月份華山湖將全面開挖,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我們也期待這處濟南第四大名勝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美景。